中国古代绘画简介(十二):元代士人画

  5、管道升(1262-1319),字仲姬,一字瑶姬,华亭(今上海青浦)人,说为浙江德清茅山(今干山镇茅山村)人。元代著名的女书法家、画家和诗词作家。自幼聪慧,幼习书画,笃信佛法。曾手书《金刚经》数十卷,赠名山寺。嫁赵孟頫,元延祐四年(1317)册封魏国夫人,世称管夫人。延祐五年,管道升脚气病复发,经赵孟頫多次上书请求,次年四月,方得准送夫人南归。四月二十五日从大都(今北京)出发,五月十日至山东临清,延祐六年五月十日管道升病逝于舟中,葬东衡里戏台山(今德清县洛舍镇东衡村)。赵孟頫为她亲笔撰写了《魏国夫人管氏墓志》,其中充满了对其妻的深切怀念和沉痛悼挽。三年后,赵也去世。两人合葬于湖州德清县东衡山南麓。

  管仲姬为人不慕荣华,为人恬淡。赵孟頫以宋室后裔而入元为官,晚年晋升为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官居从一品,贵倾朝野,管道升却填《渔父词》四首,劝其归去。其中写道:“遥想山堂数树梅。凌寒玉蕊发南枝。山月照,晓风吹。只为清香苦欲归”;“人生贵极是王侯,浮名浮利不自由。争得似,一扁舟,吟风弄月归去休!”其中不仅有淡泊名利的志向表白,亦含有归隐山林操守上的规劝。管道升留下诗文并不多,除上述四首《渔父词》和几首题画诗外,还有一首梅花诗,作于皇太后在兴圣宫召见她时,奉懿旨而作:“雪后枝琼嫩,霜中玉蕊寒。前村留不得,移入画中看”通俗浅近,素雅淡薄,亦如其人。管仲姬的书法比其诗文更为著名。所写的楷书和行书“秀润天成”,与赵孟頫颇相似, 董其昌说她的书法与赵孟頫“殆不可辨同异,卫夫人后无俦”。

  因此又与东晋的女书法家卫栎“卫夫人”,并称中国书法史上的“书坛两夫人”。曾手书《金刚经》等数十卷,遍赠名山名僧。其书牍《璇玑图诗》,五色相间,笔法工绝。其代表作《秋深帖》为行书,其笔力扎实、体态修长,秀媚圆润,畅朗劲健。整篇文字断句、起笔不拘一格,结构错落有致,研读观赏之下,每一处的起笔、停顿、运势,都有其章法,却又化章法于无形,体现出书法家的艺术技巧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但大部分专家认为,《秋深帖》应该是赵孟頫代替夫人管道升所写。从字迹上看,《秋深帖》笔体温和、典雅,正与赵孟頫的行书特点相契合。

  绘画上善画花草,兼工山水、佛像,尤擅画墨竹梅兰,笔意清绝。著有《墨竹谱》1卷。曾在湖州瞻佛寺粉壁上绘竹石图,高约丈余,广一丈五六尺。其晴竹新篁,为其首创。她于仁宗皇庆三年画了一副竹子长卷,画面上竹枝竹叶千姿百态,栩栩如生,还题有“竹势撒崩云触石,应是潇湘夜雨时”诗句。元仁宗尝将赵孟頫、管道升及赵雍书法合装一卷轴,藏之秘书监,曰:“使后世知我朝有一家夫妇父子皆善书,亦奇事也。”管道升不仅是一位绝代盖世的才女,温柔娴淑的良妻,同样也是一位循循善诱、言传身教的慈母。赵家三代人出了七个大画家。赵雍、赵麟、赵彦正皆名冠一时。元画四大家之一的王蒙亦是管道升的外孙,他们的成才与管道升的关系极大。至元二十六年(1289),其子赵雍(字仲穆)出生。从赵雍日后的书画等艺术成就来看,管道升曾在一首《题画竹》的诗中写道:“春晴今日又逢晴,闲与儿曹竹下行。春意近来浓几许,森森稚子日边生!”借森森竹笋表达母亲对儿女的殷切期望。今传世作品有《墨竹图》、《水竹图卷》、《山楼绣佛图》、《长明庵图》等。

  墨竹图 纸本、水墨、墨笔,纵34cm,横57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图描绘一株竹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小枝左右分开,竹叶浓密,生动有致,用笔尖劲有力,颇见功力。其密叶中有赵孟頫润饰处-(用笔较圆厚的部分)。画上自题“仲姬画与淑琼”,钤白文“管氏仲姬”一印。此图与赵孟頫、赵雍墨竹合装一卷,被称为《一门三竹》卷。


管仲姬《墨竹图》

  竹石图 纸本、墨笔,纵87.1厘米,横28.7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画中土坡上立一奇石,左边是一高一低,一浓一淡两竿修竹,右下是一丛竹叶。竹叶上挺,谓之“晴竹”,画时下笔须略带逆势藏锋,然后以中锋重按掠去,至叶尖处疾挑而出。梢头结顶,挑出时尤须注意左右顾盼,姿态生动。学过书法的人有体会:书法中的“撇”,用笔多是自右上而向左下,而画中“撇叶”则须自下而上、向左右两向撇出,笔力用不上,有一定的难度。管道升的撇叶,虽抵不上赵孟頫的厚重,但是笔力尚强,竹叶的粗细变化也恰到好处,独具丰采。


管仲姬《竹石图》

  6、赵雍字仲穆,湖州(今属浙江)人。赵孟頫次子。以父荫入仕,官至集贤待制、同知湖州路总管府事。晚年隐居在家,往来于湖、杭间。为人多才多艺,散曲《黄钟•人月圆》:“人生能几浑如梦,梦里奈愁何?别时犹记,眸盈秋水,泪湿春罗。绿杨台榭,梨花院宇,重想经过。水遥山远,鱼沉雁渺,分外情多!相思何日重相见,山远水偏长。风弦虽断,鸾胶难接,愁满离肠。最伤情处。鲛绡遗恨,翠靥留香。故人何在?浓荫深院,斜月幽窗”。属于白朴、张可久清丽派,诗文有《赵待制遗稿》一卷;书法上善正、行、草,亦长篆书;精鉴赏;善于刻印,并创始以花乳石作印材,传世作品颇多。

  绘画上,赵氏一门,赵孟頫、管道升夫妇,子赵雍,孙赵麟、赵风,外孙王蒙等,三代人出了七个大画家,影响了元、明、清直至现代将近一千年的中国书画的发展,这在历史上似乎是绝无仅有的。赵雍幼即勤奋,得母指教,稍懈母即严责之。稍长,“所画浓淡浅深皆至理”,人物、山水、界画、花鸟、鞍马无所不能。后人点评他恪守家法,未能超越雷池,但是赵孟頫开一代新风,涉及领域广泛,正需要有一个后人继承并发扬光大,赵雍可以说无愧为担当重任者。张羽题其画:“古来名画传父子,唐有二李蜀两黄。吴兴公子冠当代,雍也继之早擅场。”传说赵孟頫晚年为幻住庵写《金刚经》,未半遽逝,赵雍为之补全,其接续处竟无人能辨。他擅山水,继承父亲画风,参学董源、巨然而兼容李成、郭熙,萧散清远,笔力劲健,其一《秋林远岫图》,画江山秋树,江面空阔,鸿雁惊飞,远山如带。山石上所画树木枝干挺劲如虬,枝头如蟹爪,远山用披麻皴。用笔勾、点、染结合,画法多样,设色淡雅,给人以秋天清冷的气息。此图反映了赵雍典型的山水画风貌有个人面貌;精人物鞍马,法唐人,有古意,得曹霸之神髓。其《骏马图》、《长松系马图》中骏马行走滚卧,驰骤奔跳,浴水啮草,各式姿容皆神态生动;写兰竹则师其母,腴润洒脱,颇有风致,又创以胭脂色点垛梅花,花密枝繁,别具一格;亦作界画。传世作品有《兰竹图》、《秋林远岫图》、《松溪钓艇图》、《溪山渔隐》等。

  传世作品有:《采菱图》至正二年(1342)作;《挟弹游骑图》至正七年(1347)作;《松溪钓艇图》至正二十年(1360)作,现藏故宫博物院;《沙苑图》现藏故宫博物院,《兰竹图》;《墨竹图》;《长松系马图》;《清溪垂钓图》藏上海博物馆;《溪山渔隐图》张衍旧藏;《骏马图》至正十二年(1352)作,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人马图》至正十九年(1359)作,藏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澄江寒月图》纨扇,藏辽宁省博物馆等。子凤,字元文;子麟,字彦徵,俱擅书画。

  松溪钓艇图 纸本、墨笔、纵30厘米,横52.8厘米,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图乃其传世精品,为赵雍、王冕、朱德润、张观、东方壶五位高手之合作画卷。赵雍时年72岁,笔墨俱老。

  构图是典型的元画特征:宽阔的江河间隔前后两岸。江面辽阔,近处有一艘小艇,上有一翁端坐船头,神态宁静,一手执钓竿。近岸的坡石中画四株树,前两株是松树,一株侧向江中,枝干枯槎,松叶攒针,犹是宋人李、郭画法,但已趋于简率;后两株是点叶树,一株作介字点,一株作横笔点。 石旁点缀荆棘。近处的坡石及远岸的山峦,则以长披麻皴绘就,石廓及结构折转处以浓墨密点,显然是董、巨画法,但也趋向疏松。水面无水纹,只在远山的岸边水中略用淡墨干笔扫过,令人一看即知是元人笔墨。全画构图疏朗,意境旷远,用笔较放,用墨略重。这种将李、郭画法与董、巨画法熔于一炉,正是发扬了赵孟頫“画贵有古意”,对古代传统之优秀处兼容并蓄的革新精神。
  图左自识::“至正廿年(1360)二月既望仲穆画”。钤印“仲穆”、“魏国世家”。另有清乾隆御题诗一首。钤清乾隆内府诸印及“喜庆御鉴之宝”以及“李肇亨”、“仪周鉴赏”、“李氏鹤梦轩珍藏记”印共十六方。


赵雍等《松溪钓艇图》

  人马图 纸本、设色,纵30厘米,横65厘米,藏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图绘一西域长髯奚官双手牵一白马。线描浑圆、文秀,不作刻意表现之笔,近于白描的画法。赵雍画马,继承其父赵孟烦的画风,此图属李公麟人马画一系。款识中注明作于“至正十九年”( 1359),作者时年七十一岁。是晚年之作。


赵雍《人马图》

  7、赵麟字彦徵,赵雍次子。赵孟頫之孙。至正十一年,以国子生参加会试,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登进士第,初授之官不详。至正十九年,在任承事郎、江浙等处行中书省检校官。据《明太祖实录》卷二十六,吴元年十月甲寅,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兼任议律官,受命参与制订律令。洪武元年,以御史出任莒州知州,史载其“清藻若冰雪,而性敏才优,遇事辄办”。值元末兵燹之后,官廨学宫一切毁废,麟次第营建,规模略备,气象更新,而民间不知有力役之扰,故州人尤颂之。

  善画人马、山水,其构图、技法、笔墨等方面深得家传,书法亦承袭赵字风骨,可谓书画均能造其祖、其父之域。传世之作有至正二年(1342年)作的《春山图》;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作的《洗马图》;《林峦福地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相马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等。

  洗马图 纸本、墨色,纵111厘米,宽29cm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画以淡雅的山水为背景来烘托宁静悠闲的氛围。画中奚官神态安详,马亦温顺,整幅作品追求色调的华美和景物的和谐一体,人物、马匹则是此幅画作的灵魂所在。似乎反映了作者在元末乱世之时,避居世外、独自享受着隐逸恬静生活的心态。但从画上自题的七绝来看:“苜蓿花开霜叶浓,竹批两耳气何雄。承平闲却金丝络,留作观风御史骢”,还是隐含着对世路不平合有志难伸的慨叹。赵麟在画上自题:“学龙眠白描法”,这亦是承袭了家风。以李公麟白描手法表现人物和马匹,采用白描的形式,线条匀净文雅,不激不厉。,技法上注重描法与形象和质感的统一,是赵氏家族绘制这类题材经常采用的技法,赵孟頫、赵雍都曾有类似的作品。赵麟在这幅画中,既吸收了前辈的绘画技法,又融入了个人的情感,对马的容貌、奚官的举止刻画得十分传神。用笔简练、线条纤细而遒劲,不作色彩渲染而体积感、质感颇强,体现了画家细腻的观察力,高超的表现技巧和深厚的人文修养。

  赵麟的作品,在皇家收藏中尚为凤毛麟角,在民间则更难以觅得,此件《洗马图》轴当属仅见。上有款署:“至正廿又五年(1365)秋暮学龙瞑白描法并题。赵麟”。钤印为“浙江行省检校之印”。


赵麟《洗马图》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