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上的“三曹”
汉魏时期,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的并称。因他们政治上的重要地位、文学上的巨大成就居于建安文学的领袖地位。三曹都生活于汉末动乱年代,不同程度参与了频繁、激烈的政治、军事斗争。在写作手法上,继承了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等现实主义传统。但由于他们的经历等的差别,文学的成就的不同,风格也有差异。
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中评论到:“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文帝以副君之重,妙善辞赋;陈思以公子之毫,下笔琳琅。并体貌英逸,故俊才云蒸。 ”曹操是开时代风气的带头人,曹操一生戎马,“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卷,横槊赋诗”(刘履《诗选补注》卷二)。其诗作成就最高的是四言诗,《短歌行》《观沧海》奋发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和悲凉慷慨、深沉雄壮的情调,是建安风骨的最好诠释。
曹丕没有其父苍凉雄浑的霸气,但是在抒写相思之情时别有新意,以委婉细致见长,七言诗《燕歌行》最为著名。此诗成功地描写了一位妇女在不眠的秋夜思念淹留他乡丈夫的情态,情思委曲,深婉感人。《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对后世诗的发展影响很大。
文章分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