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军事(20种)

261.《孙子兵法》 春秋·孙武 13篇.〔南宋十一家注孙子本〕
现存最早的兵书,凡十三篇,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军事理论,把政治作为决定战争胜败的首要因素,归纳出战争的原理原则,二千年多来一直被视为兵家之经典。

262.《吴子》 战国·吴起 6篇.〔武经七书本〕
又名《吴起兵法》,系统地阐述了战略战术的主要问题,主张“内修文德,外治武备”,把政治和军事紧密结合起来,是继《孙子兵法》之后又一部体系完备、思想精深、具有重大理论价值的兵学论著。

263.《六韬》 旧题周·姜尚 6卷.〔武经七书本〕
又称《太公六韬》,分文、武、龙、虎、豹、犬等六篇,是一部集先秦军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对后代的军事思想有很大的影响,被誉为兵家权谋始祖。

264.《司马法》 战国·司马禳苴 5卷.〔武经七书本〕
又称《司马兵法》,为战国初期齐威王命大夫追论古代的司马兵法而撰,以记述古代军礼和军法为主,历来同时受到兵家和史家的重视。

265.《孙膑兵法》 战国·孙膑 15篇.〔竹简本〕
又名《齐孙子》,作者孙膑系孙武的后代。该书继承并发展了《孙子》、《吴子》等兵家的思想,提出了诸多深刻见解,是一部具有丰富军事思想的著作。

266.《尉缭子》 战国·尉缭 24篇.〔武经七书本〕
该书围绕“刑德可以百胜之说”广泛论述用兵取胜之道。强调农战,富国强兵,注重谋略和战前准备。所论广博,颇得用兵之意,对后世有重大影响。

267.《素书》 汉·张良 1卷.〔二十二子本〕
又名《黄石公素书》,相传为黄石公授予张良的兵书。该书对《三略》做了非常精辟的总结、提炼与升华,语言高度精炼,对人性把握精准独到,对事物变化观察入微,在中国谋略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268.《将苑》 三国蜀·诸葛亮 2卷.〔清张澍辑本〕
专门论述为将之道的兵书,系统地论述了将领的地位、作用、品格以及领兵作战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是一部优秀的“将才”学著作。问世后颇受重视,流传极广。

269.《风后握奇经》 旧题·风后 1卷.〔津逮秘书本〕
又称《握奇经》,专论阵法之兵书,阐述八阵的布列方法、各部分的名称、功用,以及取名的用意等,用“奇正”之说阐述八阵中的战术变化,颇为深刻。

270.《黄石公三略》 旧题汉·黄石公 3卷.〔武经七书本〕
又称《三略》,与《六韬》齐名,不同于其他兵书,它是一部糅合诸子各家思想,专论战略的兵书,侧重于从政治策略上阐明治国用兵的道理。南宋晁公武称其:“论用兵机之妙、严明之决,军可以死易生,国可以存易亡。”

271.《战略》 晋·司马彪 1卷.〔汉学堂丛书本〕
战略问题专著,继承了《孙子》、《三略》等先秦、秦汉时期兵家的战略思想,总结了战略运用的实际经验,明确提出了“战略”这一概念,对后世影响颇大,在中国和世界军事学术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272.《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旧题唐·李靖 3卷.〔武经七书本〕
又称《李卫公问对》,相传是唐代名将李靖所著。上卷论述奇正,中卷论述各种阵式的教战之法,下卷论述指挥作战的原则。它继承发展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军事思想,是唐宋兵书中富有创见性的一部优秀著作。

273.《神机制敌太白阴经》 唐·李筌 10卷.〔守山阁丛书本〕
又称《太白阴经》,是一部内容丰富的综合类兵书,分人谋、杂仪、战具、预备、阵图、祭文、捷书、药方、杂占、遁甲、杂式等篇。先言主有道德,后言国有富强,内外兼修,与一般兵书以权谋相尚者迥异。

274.《武经总要》 宋·曾公亮、丁度等 43卷.〔明唐福春刻本〕
我国第一部规模宏大的官修综合性兵书,分前后二集,前集详细反映了宋代的军事制度,后集保存了许多古代战例,是研究宋代及宋以前军事的重要资料。

275.《历代兵制》 宋·陈傅良 15卷.〔静观堂刊本〕
我国第一部通论历代军制的专书,按时代顺序分别记述了从周到北宋的兵制沿革,以史立论,夹议夹叙,旨在探讨历代兵制的得失,为当世的兵制改革提供借鉴。

276.《守城录》 宋·陈规、汤璹 4卷.〔瓶花书屋丛书本〕
论述城邑防御的专著,根据攻城武器的发展和实战经验,着重阐述了守城战法的改革,提出“善守城者”不能只守无攻,而要“守中有攻”的观点。

277.《纪效新书》 明·戚继光 18卷.〔四库全书本〕
该书是明代著名军事家戚继光在东南沿海平倭战争期间练兵和治军经验的总结,论述了练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练兵理论和计划,具有很高的军事学术价值。

278.《兵经》 清·揭暄 3卷.〔兵法七种本〕
又名《兵经百篇》 ,分为智、法、术三篇,将军事上多方面的问题概括归纳为一百个字,每一字皆系兵法精要的凝结,或前看,或后看,或表里,或对发,互相贯通,在清代后期影响很大。

279.《三十六计》 1卷.〔民国三十年成都瑞琴楼本〕
流传极广的著名兵书,按计名排列,分为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六套,共三十六计,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

280.《曾胡治兵语录》 蔡锷 13卷.〔费怒春注释本〕
近代著名语录体兵书,曾、胡即湘军创始人曾国藩、胡林翼。蔡锷十分推崇曾、胡的治军思想,精选他们的军事言论编成此书,然后加上按语阐释、评议,作为训练新军的教材,问世后流传极广。

五、科技(20种)

281.《九章算术》 汉·张苍 10卷.〔四库全书本〕
古代数学专著,全书共九章,故名。成书于西汉末至东汉初之间,系统总结了汉朝以前的数学成就,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282.《氾胜之书》 汉·氾胜之 2卷.〔玉函山房辑佚书本〕
西汉晚期的一部重要农学著作,该书总结了西汉时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经验和操作技术,是我国最早的农业专书。全书早已散佚,后人有多种辑佚本。

283.《养鱼经》 战国·范蠡 1卷.〔玉函山房辑佚书本〕
相传为范蠡所作,故又名《陶朱公养鱼法》、《陶朱公养鱼方》,是我国最早的养鱼著作。饲养对象主要为鲤鱼,方法科学,与后世颇为类似。

284.《齐民要术》 北魏·贾思勰 10卷.〔明胡震亨、毛晋刻本〕
齐民要术,意为“平民的重要谋生技术”,它系统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牧业生产经验,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综合性农书,对中国古代农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285.《洛阳牡丹记》 宋·欧阳修 1卷.〔四部丛刊影元本〕
北宋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欧阳修在亲睹洛阳“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的盛况后,遍访民间,对牡丹的栽培历史、品种花期、赏花习俗等作了详细的考察和总结,撰成《洛阳牡丹记》一书,是为历史上第一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牡丹专著。

286.《茶经》 唐·陆羽 1卷.〔格致丛书本〕
世界上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的茶专著,它系统总结了隋唐时期的茶叶采制和饮用经验,全面论述了有关茶叶历史源流、生产技术、饮用方法等各方面的问题,开中国茶道的先河。

287.《北山酒经》 宋·朱肱 3卷.〔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北山酒经》是我国古代较早的全面完整的论述酿酒的著述,书中主要阐述两宋时期较大规模酿酒作坊的黄酒酿造技术,对制曲、酿酒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对酿造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

288.《甘石星经》 战国·甘德、石申 1卷.〔汉魏丛书本〕
战国时期,楚人甘德和魏人石申各自在长期观测天象的基础上,分别撰写了《天文星占》、《天文》,后人把两本著作合并,称为《甘石星经》。《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289.《竹谱》 南朝宋·戴凯之 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
全书以韵文为纲,以散文形式逐条进行解释。作者戴凯之继承和发展了前人对竹类研究的成果,通过自己的调查研究,首次对我国的竹类资源进行了系统的概括总结,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竹类植物专著,对后世影响深远。

290.《禽经》 旧题周·师旷 1卷.〔百川学海本〕
作者在参阅前人有关鸟类著述的基础上,总结了以前的鸟类知识,包括命名、形态、种类、生活习性、生态等,虽然其体例结构简单,内容亦稍嫌粗陋,但作为我国早期的鸟类志,仍具有较重要的意义。

291.《陶说》 清·朱琰 1卷.〔乾隆三十九年鲍廷博本〕
书中先后叙述明清两代具有代表性的官窑瓷器及其制造法,并对明清以前各时期的名窑和窑器进行了历史性的介绍,全书相当于一部中国陶瓷史和瓷器烧制技术史。

292.《花镜》 清·陈淏子辑 6卷.〔康熙善成堂刻本〕
《花镜》主要阐述了花卉栽培及园林动物养殖的知识,记载了丰富的遗传育种技术,是陈淏子对前人经验科学的总结,也包括他自己的精辟见解,为我国较早的园艺学专著。

293.《梦溪笔谈》 宋·沈括 26卷.〔清光绪陶氏爱庐刻本〕
《梦溪笔谈》以笔记体的形式,详细记载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包括劳动人民的卓越贡献和沈括自己的研究成果,被现代人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294.《营造法式》 宋·李诫 34卷.〔四库全书本〕
《营造法式》是北宋李诫以他个人十余年来修建工程的丰富经验为基础,参阅大量文献和旧有的规章制度,收集各工种工匠的操作规范、技术要领、各种建筑物构件的形制与加工方法,最终编成的。它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数据,标志着我国古代建筑技术达到了一个高峰。

295.《刀剑录》 旧题南朝梁·陶弘景 1卷.〔说郛本〕
又称《古今刀剑录》,是我国古代介绍刀剑的专著。书中对远自夏禹,近至梁武帝之间各种宝刀、宝剑的名称、尺寸、铸造过程、铭文等都做了较为详细的描述。

296.《文房四谱》 宋·苏易简 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
此书主要记载笔、砚、纸、墨等文房用品的历史源流、制造工艺、相关诗文故事等,广采博搜唐五代以前的旧籍,是有关文房四宝的权威著述。

297.《墨史》 元·陆友 1卷.〔知不足斋丛书本〕
该书集魏晋至宋制墨名家,共170馀人,还集录了高丽、契丹、西域、金国等地之墨,书末附杂记25则,均为有关墨的典故和知识。是一部难得的较为完整论墨专著。

298.《天工开物》 明·宋应星 18卷.〔明崇祯十年刊本〕
《天工开物》是我国古代一种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对明朝及以前的农业、手工业、工业等各项生产技术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系统,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299.《农政全书》 明·徐光启 60卷.〔康熙贵州粮署刊本〕
《农政全书》是徐光启以治国治民的思想为主线,对前人的农书和有关农业的文献进行系统摘编译述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心得体会撰写而成。全书基本囊括古代农业生活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300.《饮流斋说瓷》 民国·许之衡 10卷.〔上海朝记书店铅排本〕
《饮流斋说瓷》是在总结前人成果与个人见闻的基础上而成的一部研究中国陶瓷史的专著。书中收集了大量古陶瓷的学名和俗称,为后人保留下众多的历史名词与古董术语,至今仍为中外文博界沿用。

六、医学养生(10种)

301.《素问》 旧题黄帝 24卷.〔顾氏翻宋刻本〕
又名《黄帝内经素问》,乃《黄帝内经》的一部分,是以黄帝与上古医学先知问答的形式撰写的综合性医学著作,阐述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中医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含义精深微妙,集古代医学经验和理论之大成。

302.《灵枢经》 旧题黄帝 12卷.〔明赵府居敬堂刊本〕
又名《黄帝内经灵枢经》,乃《黄帝内经》的一部分,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经络的生理功能、循行起止、病理变化,以及俞穴的名称和部位、针刺的原则与方法,是经络学、针灸学的理论渊源。

303.《八十一难经》 旧题战国秦越人 1卷.〔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
简称《难经》,以问答解释疑难的形式编撰而成,共讨论了八十一个问题,分为脉学、经络、脏腑、疾病、腧穴、针法等六篇,辨析精微,尤其对脉学有详细而精当的阐释。

304.《遵生八笺》 明·高濂 20卷.〔清嘉庆十五年弦雪居重订本〕
养生名著,从八个方面讲述了通过修身养生来预防疾病、达到长寿的方法。内容广博又切实用,是我国古代养生学的主要文献之一。

305.《本草纲目》 明·李时珍 52卷.〔味古斋重校刻本〕
药学圣典,是明朝伟大的医学家三十年的心血结晶,记载药物一千八百九十二种,分为十六部,是对十六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306.《神农本草经》 清·孙星衍等辑 3卷.〔问经堂丛书本〕
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被奉为中药学经典。书中载药三百六十五种,提出了中药的最早分类方法,总结了中药药性理论和配伍规律,奠定了中药学的基本理论体系。

307.《医学三字经》 清·陈念祖 1卷.〔南雅堂刻本〕
清代大医学家陈念祖所著医学启蒙之作,以《内经》、仲景之书为根本,言简意赅,通俗而不离经旨。由此入门习医,可以不入歧途。

308.《养生随笔》 清·曹庭栋 5卷.〔文瑞楼石印本〕
老年人养生专著,又名《老老恒言》,共五卷。前四卷都是关于老年人日常起居寝食方面的养生方法,第五卷为粥谱,列煮粥方一百种,是我国养生学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309.《随园食单》 清·袁枚 14篇.〔随园三十种本〕
该书系统地论述烹饪技术和南北菜点的制作方法,分为须知单、戒单、海鲜单等十四个方面,详细记述了14~18世纪流行于我国各地的326种南北菜肴、饭点,以及美酒、名茶,被公认为中国食文化的经典。

310.《食宪鸿秘》 清·朱尊彝 3卷.〔雍正九年希尧序刻本〕
清代著名文人食谱,分类论述饮食的宜忌,录有菜肴饭点烹调或制作方法四百余种。朱彝尊认为“食不须多味,每食只宜一二佳味,纵有他美,须俟腹内运化后再进,方得受益”。

七、艺术(18种)

311.《法书要录》 唐·张彦远 10卷.〔四库全书本〕
传世最早的书论专集,收载东汉至唐宪宗元和时各代名家书法理论文章和著名法书著录等,凡三十四种,在中国书学史上占有无可争议的重要地位。

312.《书断》 唐·张怀瓘 4卷.〔笔记小说大观本〕
唐代书法论著,上卷叙述古文、大篆、籀文、小篆、八分、隶书、章草、行书、飞白、草书等十种书体的源流和发展概况;中卷和下卷分神、妙、能三品,论述诸家作品,征引繁博,颇多佚闻,其评论亦极有斟酌。

313.《海岳名言》 宋·米芾 1卷.〔四库全书本〕
米芾的书法品评名著,乃其平日论书语的辑录,全篇二十六则,每则寥寥数语,却字字珠玑,微言精义,脱落蹊径,妙含深趣,是我国宋代书法理论的重要篇章之一。

314.《艺舟双楫》  清·包世臣 7卷.〔翠琅轩馆丛书本〕
清代书法理论名著,内容包括论述作文、作书两部分,是《安吴四种》之一。作者论书一反清代书坛对赵孟頫、董其昌的偏爱,立足与方法,都与前人有所不同,对改变清代书法风气具有重要影响。

315.《广艺舟双楫》 清·康有为 6卷.〔艺术名著丛刊本〕
清代书法理论名著,一名《书镜》,论述书法源流和籀篆隶楷的变迁,提倡南北朝的碑刻书法,总结了清代的碑学,指出长期在帖学统治下书坛的弊端,对近代书法艺术的发展影响极大。

316.《古画品录》 南朝齐·谢赫 1卷.〔四库全书本〕
我国最早的画论专著,著成于梁武帝中大通四年至太清三年间(532~549),讲作画应以“六法”为标准,后世奉为典范。其中“气韵生动”更是中国千百年来画家和艺评家一直所追求创作的最高指导原则。

317.《历代名画记》 唐·张彦远 10卷.〔明王世贞王氏画苑本〕
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记历代绘画源流兴废,收上古至唐代三百七十馀位画家的传记,始自传说时代,终于唐代会昌元年(841),具有绘画“百科全书”的性质,被尊为“画史之祖”。

318.《林泉高致》 宋·郭熙 1卷.〔画论丛刊本〕
绘画论著,又称《林泉高致集》,主要论述山水画,提出了一系列山水画传统的观察和创作方法,尤其是“高远”、“深远”、“平远”的“三远”透视法,从理论到实践都达到了一定高度。

319.《宣和画谱》 宋·无名氏 20卷.〔四库全书本〕
宣和(1119~1125)年间由官方主持编撰的宫廷所藏绘画作品的著录著作,共收魏晋至北宋画家231人的作品6396件,按画科分为道释、人物、宫室、番族、龙鱼、山水、畜兽、花鸟、墨竹、蔬果十门,是一部传记体绘画通史。

320.《画筌》 清·笪重光 1卷.〔昭代丛书本〕
清代绘画理论著作,通篇用骈文体对偶文字写成,一气贯注地讲述山水画理论和技法,兼及人物画和花鸟画。持论精微透彻,发前人所未发。

321.《学古编》 元·吾丘衍 1卷.〔四库全书本〕
篆刻论著,首列《三十五举》,次载《合用文集品目》,末有《附录》,叙述篆、隶书体的演变及篆刻知识。可称为文人篆刻的第一本专门著作,在元末印行之后极大地推动了文人篆刻的发展。

322.《篆刻十三略》 清·袁三俊 1卷.〔篆学丛书本〕
篆刻论著,包括学古、结构、章法、满、纵横、苍、光、沉着、停匀、灵动、写意、天趣、雅等十三篇,是作者针对当时印坛所出现的一些弊病而从正面立论的,言简意赅,立论精辟。

323.《乐府杂录》 唐·段安节 1卷.〔钱熙祚校订本〕
唐代音乐专著,记述了唐代乐制、歌舞、杂戏、乐器、乐曲、乐律、宫调,兼及一些歌舞艺人小传,反映了唐代音乐的总体风貌。

324.《棋经十三篇》 宋·张拟 1卷.〔忘忧清乐集本〕
围棋专著,论述了围棋的规格等级、品德作用、术语、战略战术等内容,还记载了一些善博弈者。虽小戏,亦归之于正,且隐藏绝大智慧。

325.《梅花喜神谱》 宋·雪岩 2卷.〔知不足斋丛书本〕
中国第一部专门描绘梅花种种情态的木刻画谱。因宋时俗称画像为喜神,故名。收图一百幅,每图多一枝一蕊,形象鲜明而富有变化;图左边题诗四句,图上部根据花的情态标以寓意性画题。

326.《千秋绝艳像赞》 明·仇英绘图 文征明题诗
明代人物图册,共56幅,绘写了58位古代仕女形象,包括从秦汉到明代各个朝代中比较著名、见诸于史实或传说并在社会或历史上有一定影响的女性。一人附赞诗一首,有图无诗者共约四幅。

327.《陈洪绶花鸟鱼虫册》 明·陈洪绶 1卷.
陈洪绶(1598-1652),明末清初书画大师,该册共收入陈洪绶的花鸟鱼虫作品十幅,其画风极富创意、个性十足,被称为“17世纪有彻底个人独特风格艺术家的第一人”。

328.《飞鸿堂印谱》(第一集) 清·汪启淑 40卷.
该书是汪启淑精心辑录家藏古铜印以及当时一百数十家印人篆刻而成,附注释文。共五集,第一集8卷,收录印数约为七百余方。该印谱与《学山堂印谱》、《赖古堂印谱》合称为“至美之三堂印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