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首页 | 国学资讯 | 国学论坛 | 投稿选登 | 国学入门 | 国学产品 | 请您留言
2007年
第2期
目 录

弁言

 

  自《学灯》创刊号在“孔子2000”网站、“国学”网站和“简帛研究”网站出刊之后,受到了学术圈内外部分有心人的关注和支持,武汉大学杨华先生首先唱和,因为他们有相近的想法,创办了正式出版的刊物《学鉴》;其后有不少朋友来信给予鼓励,或询问订阅和加入《学灯》的事宜,或寄来了文章……这使我们感受到了莫大的欣慰和鼓舞,同时也在鞭策我们要创办好《学灯》,让其光和热发扬无限!

  这里首先要再次声明的是,《学灯》属于所有有志于中华学术的人,是乐于交流、喜好思辨、志于原创的朋友们展示风采的舞台,不需要特别加入。每一期《学灯》都会刊登在上述网站,如有需要,我们将专门发送电子版。《学灯》虽然是由青年学人发起的刊物,但是欢迎所有志于中华学术的朋友投稿,不论学历、不论学科。为保证《学灯》的质量,我们会请相关同仁审稿。因为网络编排适用尾注的特点,投稿请注意将说明性的注解用括号注放入正文中,一般性脚注及摘要等请尽量参照社科院办刊物如《历史研究》等,同时请附作者简介,便于有相近兴趣的同仁进行交流。《学灯》也会约请学界前辈发表专论。

  由于《学灯》主要立足于青年学人,反映青年学人的创造性和启发性,因此文章的范围并非有预定框架。创刊号选登的一些文章,并不能反映青年学人的全貌,倒是造成了一些错误的导向,这出于我们经验不足,还请诸位同仁见谅。

  本期《学灯》不仅选登了一些原创性、思辨性较强的文章,而且刊载了一些具有总结意义的文章,尤其专门刊登了一些属于小问题考据的文章——但是这些文章所探索的,却是有较大背景或者聚讼纷纷乃至一反常说的问题,而且学人的致思路向也迥异其趣,或上至于探讨方法论。这不仅反映了青年学人的功力,也表明了青年学人的活力。

  本期《学灯》还有幸约请到国际符号学会副会长李幼蒸先生撰写文章。李先生不仅在百忙中赐稿,还非常关心《学灯》的特色,指点应该关注的问题(如本期最后一篇文章),显示了老一辈学者对于青年学人的关爱,对于学术的无私奉献。

  与《学灯》联系的朋友,可以联系已发文章的作者(或许大家有共同兴趣),也可以致信本期执行主编李锐、朱清华lir99@126.com;lr100875@yahoo.com.cn或zhuqinghua@tsinghua.org.cn。

  为《学灯》加入一些油吧!

  为中华之学术散发自己的光和热吧!

上一页    下一页
国学网站,版权专有;引用转载,注明出处;肆意盗用,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