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首页 | 国学资讯 | 国学论坛 | 投稿选登 | 国学入门 | 国学产品 | 请您留言
2008年
第1期
目 录
弁言

 

  忽忽又一载,常叹前贤先圣所言如画我心,时光如流,不舍昼夜,如白驹过隙,骤然它之。我辈蚁聚蜉蝣,或好或坏,总算平安度过又一轮春夏秋冬,虽若可悲,亦其可喜。在2008新的一年,《学灯》诸编辑首先祝大家新春吉祥安乐。

  尤其值得祝贺的是,《学灯》经过一年的运作,出版了四期,于今迎来了它一周岁的生日。作为编辑,我们深深感谢在一年中支持《学灯》的老师、朋友和诸位学人同好。向鼎力襄助本刊的孔子2000、国学、简帛研究三大网站致谢。前辈学者的慷慨作答,不吝赐文,也让我们感受到学术界特有的温暖。除了青年博士的热情赐稿,还有其他一些来自国内和国外的学人发来稿件,在此一并致谢。值得高兴的还有,我们看到像李海默这样的在读本科生,做起论文也头头是道,颇见功力。抱歉的是,《学灯》有了一点小小影响,以致俞志慧先生将在台湾刊发的大作,因本刊先飨读者而被排斥。

  本期《学灯》仍然为大家奉上三大版块:西方哲学,中华学术,中西会通。西方哲学版块搬来几位有份量的文章以飨读者,在此不必赘言介绍。中华学术版块,则经史子集齐芳,无论是深入研究传世文献的问题,还是借助出土文献探询新问题,均有可观。“中西会通”版块中,李幼蒸先生为本期撰写的“2007岁末感言”值得关注。李先生“从万千中国典籍和悠久历史经验中选择一组最坚实、最有效的实践伦理学之‘立志经典',用以‘面对'庞大的西方理论世界。虽然是东方古典文本,但这三部书都含有真实的现代‘可对话性'。”他称这组足可面对西方理论巨人并与之平等对话的古典文本为“仁学三书”:论语(删第10篇和第20篇)、孟子、和传习录中卷(阳明八书)。李先生已经标明中国思想中素称“儒学”或儒家思想的,应为“仁学”。作为中国学人,尤其是以国学研究为己务者,不但学问应出于是,品行砥砺也应以此为标准。同时更应该扩大眼界和心胸,放眼看世界,对话于世界学术之林。本期“中西会通”版块诸文表明,中国传统思想固不可不承续,但要恰当地甄别之,诠释之,继先圣之志,开后世基业,那不是固步自封或野蛮拼装所能做得到的。每个思想系统都有其特点,有特点就有弱点。并非要创造一个没有任何缺陷的大全之完美理论体系,更重要的是,如何“对话”。其意义从实用角度而言,乃是一个人,一个国家和民族如何获取以自身特色在世界中自处之眼光;从学问角度来讲,则观大道之流行,不亦快哉!

  编者:朱清华zhuqinghua@tsinghua.org.cn 李锐lr100875@yahoo.com.cn

  为《学灯》注入一些油吧!

  为世界之学术散发自己的光和热吧!

上一页    下一页
国学网站,版权专有;引用转载,注明出处;肆意盗用,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