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一八五O年 一岁
清道光三十年庚戌
韩哲宗 章皇帝(熙伦王)李昇元年
十月十五日癸酉,沧江翁生于京畿开城府东部子男山南之舍。
公元一八五六年 七岁
清咸丰六年丙辰
韩熙伦王七年
翁始受书。
公元一八五九年 十岁
清咸丰九年已未
韩熙伦王十年
翁元配王氏来归。
公元一八六三年 十四岁
清同治二年癸亥
韩熙伦王十四年
王沈于女宠者多年,羸疾沈绵,冬十二月殂。无嗣,赵太妃令庄献世子曾孙兴宣君昰应之第二子载晃入即王位,为文祖之后,改名曰熙。王时年十二,太妃垂帘同听政。尊兴宣君为大院君,大院君专执朝政,令大臣以下受成于已,而以朝命颁之。
翁受功令业于青皋全公象谦。
公元一八六五年 十六岁
清同治四年乙丑
韩光武帝二年
大院君建景福宫,经用不敷,令近道民赴役。且募民纳钱,名曰愿纳,纳钱多者授官,或以虚衔。于是乡里骚然。
公元一八六六年 十七岁
清同治五年丙寅
韩光武帝三年
太妃撤帘。纳骊兴闵氏为妃。正月,杀天主教神父张敬一,法兰西水师提督鲁势遣部下领兵舰入江华海口。先请通商,大院君拒之。九月法军入江华。以李元熙为巡抚中军,率兵五千往击,千总梁宪法洙以炮兵三百设伏江华城下,突起毙数十人,敌遂奔退。大捕杀天主教徒。
春,翁婴红疹几危,自是始有火气之疾。九月,汉城府成均试,以诗入格。
公元一八六七年 十八岁
清同治六年丁卯
韩光武帝四年
二月,会试见罢。
公元一八六八年 十九岁
清同治七年戊辰
韩光武帝五年
正月,以宫役财绌,于京城西门收贩鬻者之税。罢当百钱。夏,美利坚人崔兰轩欲与朝鲜通商,以船一艘入大同江,潮落船胶。平安监司朴珪寿发军吏焚其船,杀兰轩。时日本仿行西洋政治,自称皇帝,遣其臣花房义质致国书,拒不受。
翁不乐举业,从兼斋白公岐钲问业,始知有古文学。
公元一八七O年 二十一岁
清同治九年庚午
韩光武帝七年
公试见罢。
公元一八七一年 二十二岁
清同治十年辛未
韩光武帝八年
夏四月,美利坚水师提督鲁籍以兵舰五艘入德津。以鱼在渊为巡抚中军御之。在渊至广城堡为敌所袭,力战死之,敌亦退。
正月,长子光濂生。是年翁长兄润荣殁。
公元一八七二年 二十三岁
清同治十一年壬申
韩光武帝九年
四月,散疾往平壤,转至海州而还。八月,与再与叔石厉卿游金刚山,至于东海,观丛石。冬,读归有光文忽有悟。
公元一八七三年 二十四岁
清同治十二年癸酉
韩光武帝十年
王年稍长,思亲政,王后颇通书史,饶智略,善伺王意,王甚庞之。崔益铉上疏论大院君,大院君大怒,阖门谢事。王始亲政,令王后参议,以闵升镐为手足而使之。
读书开州之鸿山。苦火疾有年,每踞石观水移时,胸次为之爽然,遂自号曰沧江。
公元一八七四年 二十五岁
清同治十三年甲戌
韩光武帝十一年
后以元子诞生,请设祈醮,王亦性好鬼神而乐从之。分窜大院君亲信。
春,会李校理建昌于京城。(李字凤朝,号宁斋。)
公元一八七五年 二十六岁
清光绪元年乙亥
韩光武帝十二年
王自祈本醮宴乐以来,日用数千金。凡大院君十年所储积者,不期年而荡然。
日本使黑田清隆领兵舰来。
公元一八七六年 二十七岁
清光绪二年丙子
韩光武帝十三年
正月,黑田清隆入江华,致国书。王令群臣议,朴珪寿主受书,王然之。假申(木宪)判中书府事衔,遣清隆去。(木宪)与清隆定修好条约,畏其兵威,悉从所请。卖外官。
生长女。
公元一八七七年 二十八岁
清光绪三年丁丑
韩光武帝十四年
始卖科。
作院谷新业记。筑见山堂,作见山堂记。(一名云山韶濩堂。)
公元一八七八年 二十九岁
清光绪四年戊寅
韩光武帝十五年
王以老党自处,语及南北、少三党,则必曰:“他色。”
八月,与同郡李相东游三南,往返六十日,周行约三千里,亦为散疾也。
公元一八七九年 三十岁
清光绪五年乙卯
韩光武帝十六年
日本使臣花房义质来开港于釜山,仍起馆于汉城西门外居焉。
六月,翁元配王氏殁。继配全氏来归。
公元一八八O年 三十一岁
清光绪六年庚辰
韩光武帝十七年
葬王氏,作圹铭。作伯兄碧梧堂府君墓志铭。
入都应试。(自都还渡信津诗,有“送我入国门,迟我乘高轩”句。)
公元一八八一年 三十二年
清光绪七年辛巳
韩光武帝十八年
设军国机务衙门。王决意通各国。九月,遣参议金允植往谋其事于李鸿章,遂为之绍介於各国焉。
春,选定韩公在濂诗集。初庵集印役成。六月,遇关西金医针破痞块。有计偕东上诗。
公元一八八二年 三十三年
清光绪八年壬午
韩光武帝十九年
夏四月美利坚遣公使至仁川,乃以申(木宪)为全权大臣往会,定通商之约。
大院君利用兵变发动政变,清派兵执大院君,吴长庆留镇。日本井上馨等帅兵来责乱兵杀堀本礼造事。公使竹添进一郎来开港于元山浦。王后乱中逃忠州,事定还京。
四月,增广成均试一所以诗拔第一,秋,会试见罢。冬,用京畿监司洪祐昌保举,赴及第试入格,复试报罢。作和斋墨蹟跋。
公元一八八三年 三十四年
清光绪九年癸未
韩光武帝二十年
以财窘开典?局于仁川,铸当五钱。为各国开港仁川。王后自忠州还时,携湖西李媪,封为真灵君,所言皆从。
春,会试保举试见罢。八月,会吴长庆幕僚张謇于汉城清军中。
公元一八八四年 三十五岁
清光绪十年甲申
韩光武帝二十一年
夏五月,吴长庆还国。统领吴兆有代视军务。改服制为窄袖。改军制为亲军前、后、左、右四营,营置使为大将。金玉均等结日使竹添作乱,劫王,杀大臣。袁世凯以兵入宫,击日本兵,王入世凯营,事定还宫。
五月,作崧阳耆旧传。八月,汉城府成均试,初试以经义拔第一。名书室曰揽瀑亭,作揽瀑亭记。作二十二峰草堂。
公元一八八五年 三十六岁
清光绪十一年乙酉
韩光武帝二十二年
清放大院君还。
二月,会试见罢。
公元一八八六年 三十七岁
清光绪十二年丙戌
韩光武帝二十三年
为俄罗斯人开港于会宁府,法、意、奥、比皆定商约。清撤朝鲜留镇兵,召吴兆有还。以袁世凯代为统领,兼商务大臣。
本府成均升补试,以诗入格。生子德麟。
公元一八八七年 三十八岁
清光绪十三年丁亥
韩光武帝二十四年
以都承旨闵泳骏为全权公使驻日本。以朴定阳为住剳美利坚公使。
四月,翁随书状官郑(門言yin)朝赴清。行至平壤,闻母病驰还,母殁已二日。辑崧阳耆旧诗集。
公元一八八八年 三十九岁
清光绪十四年戊子
韩光武帝二十五年
美利坚人宴各公使,朴定阳赴宴,与清使抗礼。闻于清,移咨责之。遂归罪定阳,召还,使之
闲住。
作丽季忠臣逸事传。作崧阳耆旧传序。
公元一八八九年 四十岁
清光绪十五年已丑
韩光武帝二十六年
秋,服八味汤火疾始瘳。去夏峡庐失火,八月,归居嗒台。
公元一八九O年 四十一岁
清光绪十六年庚寅
韩光武帝二十七年
德麟殇
公元一八九一年 四十二岁
清光绪十七年辛卯
韩光武帝二十八年
京城讹传袁世凯将劝王传位世子,而令大院君辅政,王闻而大惧!春二月,命世子南面受百官朝贺。既而知其讹言,收南面之命。
五月,增广成均会试以诗拔进士第十一人。
作鹳归轩记。
公元一八九二年 四十三岁
清光绪十八年壬辰
韩光武帝二十九年
二月,遭出继子光濂丧。
公元一八九三年 四十四岁
清光绪十九年癸巳
韩光武帝三十年
东学党以祭天诵咒结党徒,党人崔时亨揭竿,以斥洋、倭诛闵泳骏、赵秉式等为名。乃罢?式。以鱼允中为宣谕使,洪启薰为招讨使,遣散之。造国旗。
七月,葬母尹端人。冬,入都。
公元一八九四年 四十五岁
清光绪二十年甲午
韩光武帝三十一年
古阜郡民起义。请授于袁世凯,转告李鸿章。鸿章以往年有约,中日出兵朝鲜,互相通知,乃通知日本。使叶志超、聂士成领兵赴之。日本以大鸟圭介为驻朝鲜公使,遣水师提督伊东祐亨,陆军少将大鸟义昌领兵五千随之,大鸟引兵入宫,迎大院君入主政。以是岁为开国五百三年,废清年号。日本袭败清兵于平壤。
公元一八九五年 四十六岁
清光绪二十一年乙未
韩开国五百四年(光武帝三十二年)
日本与清又战于旅顺、威海卫之间,皆胜。清畏而乞和,遣李鸿章至马关定条约,其第一条:清国认朝鲜为独立自主之国。颁立宪官制,下断发令。王后谋复君权,内务大臣朴泳孝密请兵于日本公使,事泄逃日本。王后恃俄援,劝王罢训练队而独存侍卫队,以重君权。日本三浦吾楼欲除后,通于大院君,遣杉村潜入宫刺杀后。
春,瀛寰概录成。(原名“士民必知”。)四月,改内阁主事隶记录局编史。七月,买屋于京城北巷,妻女来居。九月,升中枢院参书官,叙奏任官六等,兼内阁参书官司,仍兼内阁记录局史籍课长。十一月,遵令断发。
公元一八九六年 四十七岁
清光绪二十二年丙申
韩建阳元年 用阳历。
徐载弼创独立协会。王潜出至俄罗斯公使馆,下诏罢内阁诸臣职,随遣警务官捕斩金弘集、郑秉夏,余逃日本。
收回断发之令。罢内阁,复议政府。正月,复长发。二月,刊耆旧传,翁三从弟丰基郡守信荣出赀以成者也。七月,内阁史籍课罢,翁只供本职於中枢院。以申箕善“儒学经纬”讥西教,自劾。翁曾作序亦自劾。十一月遭父丧。
公元一八九七年 四十八岁
清光绪二十三年丁酉
韩光武元年
王从俄馆移庆运宫,九月,即帝位,改国号曰韩。解中枢院顾问官徐载弼职。
公元一八九八年 四十九岁
清光绪二十四年戊戌
韩光武二年
大院君卒。六月,置元帅府,帝亲统海陆军为大元帅,皇太子为元帅。
正月,应招充史礼所辅佐员。为文悼学士李建昌。九月,停史礼所事。礼典已编至八九,委员南廷哲令翁与直员张志善私成之。
公元一八九九年 五十岁
清光绪二十五年已亥
韩光武三年
倚日人力解散独立协会。清公使徐寿朋来订商约。
正月,应学部大臣申箕善选,以辅佐员赴本部编辑局。四月八日。全氏殁于汉京。秋,选定朴燕巖趾源文集。
公元一九OO年 五十一岁
清光绪二十六年庚子
韩光武四年
二月,改宪法为无限君权。是时帝饕财尤甚,苟能营进钱财者皆亲之。清有义和团事件,联军入北京,帝电贺。以渔权归日本。大饥作燕巖集序。(翁取其诗文稿,旁取课农小抄、热河日记,编为六卷。)
公元一九O一年 五十二岁
清光绪二十七年辛丑
韩光武五年
大饥。
撰东史辑略,自檀君至高丽。由仁川舟往开城。孙女出阁,嫁林有瑞子(曰丙)植。
公元一九O二年 五十三岁
清光绪二十八年壬寅
韩光武六年
平南观察使闵泳(吉吉)营行宫于平壤,迫民出钱助役钜万金,他吏掊克率如此。
大饥。丁抹定商约。
闵衡植助刊东史辑略。冬,升六品承训郎。
公元一九O三年 五十四岁
清光绪二十九年癸卯
韩光武七年
秋八月,日人设铁道自汉京南门至釜山。大饥。
正月,差文献备考续撰委员,于弘文馆开篡辑所。三月,升正三品通政大夫。十二月,竣会典役。作疆域考补论序。
公元一九O四年 五十五岁
清光绪三十年甲辰
韩光武八年
日俄开战,韩绝俄罗斯,罢驻俄使李范晋。日本破俄。日本胁订内政改革案。
尹始炳等组保安会,后投日使林权助,改名一进。
得鲜于氏家谱所载箕子以下诸王事,补东史辑略。海丰府院君公给纸笔书手,使翁选高丽迄近代文二十家。
公元一九O五年 五十六岁
清光绪三十一年已巳
韩光武九年
日本陆军大将长谷川好道来驻汉京,建宪兵司令部。日本大使伊藤博文来见时,出五条约请署押,即统监韩之外交、港务,胁政府签署。
作祭季妹尹氏妇及祭先考妣文。
二月,用学部圈荐为编辑委员。学部取东史辑略刊行,改名历史辑略。秋,李日如以其曾大父东樊诗稿请选。九月,契妻女出仁川,投劾辞二官,乘船至上海。赴苏州访俞曲园,拟居苏,曲园劝还上海。访张謇于通海实业帐房,遂至通州,校书于翰墨林。买屋于东濠河之侧。
公元一九O六年 五十七岁
清光绪三十二年丙午
韩光武十年
日本废韩外部,置外事局于其国。各国必撤驻使。三月,日本置统监府,伊藤任统监。前参政闵宗植起兵,兵败被囚,久之始释。
前赞政崔益镐、泰仁郡府林炳瓒同谋起义,事败被拘。
选定丽韩文选,冬,选定申紫霞诗集。作花开家稿序。
公元一九O七年 五十八岁
清光绪三十三年丁未
韩光武十一年
改议政府为内阁,李完用为总理大臣。帝密使李相?赴海牙和平会被拒。
伊藤胁内禅。统监胁定七条约,皆统监兼综韩内政之事也。内阁次官司悉以日人以之,外则各道以日人为警视等官。解散兵队。
作是真沧江室记、申紫霞诗集序、全青皋先生墓表,亡儿光濂圹铭。作挽曲园诗。正月廿四日,第四子生,乳名喜郎,名光续。为张謇寄子,改名光祖。
公元一九O八年 五十九岁
清光绪三十四年戊申
韩隆熙元年
诸道义兵,在在蜂起,而兵队之见罢工者走与之合,势颇劲。六月,各郡设守备认、讨伐队以防之。
韩以续文献备考刊成,赐儿马一匹,颁书一部。
十二月,往上海,因游金陵历金焦而归。
公元一九O九年 六十岁
清宣统元年乙酉
韩隆熙二年
伊藤解任,被安重根刺杀之于哈尔滨。一进会倡仪日韩合并。
二月,女柔黄嫁岳逢春。挈妻子回国,在上海候船时,交严复、郑孝胥,又曾游杭州。六月,复华服出仁川,至烟台,遂至通州。秋,辑箕子国历代诗,辑成作序。作东樊诗稿序。
公元一九一O年 六十一岁
清宣统二年庚戌
韩隆熙三年
韩合并于日。
夏,修东史辑略,改名曰韩国历代小史。书成作序。秋,重修崧阳耆旧传,补成崧阳耆旧诗集。
韩亡,制素服,服之三日,游无锡,有同眭聘臣游惠山泉诗、作宁斋遗札跋,及先考通仕郎开城府分监役衔府君墓志、先妣墓志、继室全氏墓志。
公元一九一一年 六十二岁
清宣统三年辛亥
清亡,民国成立。
选定亡友黄梅泉集。五月,屠寄醵赀刊沧江诗稿。金谨镛助二百金,刊文集。作重修崧阳耆旧传序(按沧江稿录诗至辛亥,附断句有:“赁屋犹看春色入,孩儿时引笑声来。”注:“以上通州许家巷赁屋联。”似翁二次到通,即改寓许家巷。)
公元一九一二年 六十三岁
民国元年壬子
秋,文集十四卷刊成。入籍中华民。
公元一九一三年 六十四岁
民国二年癸丑
撰古本大学章句。作韩史綮序。
公元一九一四年 六十五岁
民国三年甲寅
光祖与卢氏女订婚。韩国历代小史至是完全脱稿。
公元一九一五年 六十六岁
民国四年乙卯
袁世凯称帝。
六月,自城中许家巷之僦屋,移僦于巷之西南十馀武地之屋。西墙外一宅,本包壮行之石圃,有女贞树一株,因名屋曰借树亭。榜门联语:“金天还旧籍,石圃结芳邻。”应屠寄招至常州,薄游而返。募赀故国,刊韩国历代小史。
公元一九一六年 六十七岁
民国五年丙辰
袁世凯取消帝制,同年死。
作借树亭记。校刊金富轼三国史。改沧江稿为韶濩堂集,重刊之。
公元一九一七年 六十八岁
国民六年丁巳
张勋拥溥仪复辟,段祺瑞讨平之。以后军阀割据,争战不息。
失少子光祖。
公元一九一八年 六十九岁
民国七年戊午
谋嗣于三从弟士元,士元以其第二子焕?许之。改名光高,字曰景赉。
钱浩斋以南通城东北三里高桥祭田予翁为生圹,翁以已姓名之曰金山生圹。古本大学私笺成。
秋,韩史綮成。
公元一九一九年 七十岁
民国八年已未
葬光祖,作亡儿孝郎墓志铭。刊韶濩堂集三卷,费师洪醵金助刊。
公元一九二O年 七十一岁
民国九年庚申
以堂侄光扚之晶基为光祖后。作精刊韶濩堂集补序。代作大韩民国总理大臣陈情中华民国总理书。(时韩人组织临时政府于上海租界。)
公元一九二一年 七十二岁
民国十年辛酉
订陈修定女为晶基妻。(2)十月,往上海,未几归。
公元一九二二年 七十三岁
民国十一年壬戌
作诗挽屠寄。梁启超到南通,往见之。
八月十一日,访陈修定于丝鱼港。
公元一九二四年 七十五岁
国民十三年甲子
江浙战争,浙败。既而直奉战起,冯玉祥起兵据北京囚曹锟,吴佩孚败走,段祺瑞执政。(后仍为张作霖所逐。)
公元一九二五年 七十六岁
民国十四年乙丑
孙中山应段召至北京,未几病卒。奉军南下。
公元一九二六年 七十七岁
民国十五年丙寅
南方国共合作,兴师北伐,孙传芳驱奉军据江苏,与南军战于闽赣皆败。复让江南予奉军,准备尽撤所部至苏北。
翁作诗挽张謇:“等霸期王负俊才,应龙飞处一声雷。纵无郑禹奇功在,只试瞿昙活手来。”
“昌黎云与孟郊龙,文字狂欢卅载中。今日都来成一错,奈何淮月奈江风。”
公元一九二七年 七十八岁
民国十六年丁卯
孙传芳部逐渐撤苏北,南方进军节节胜利。
翁素有烟癖,生计日艰,南通主实业会计者不发生活费,加以政局演变,遂服鸦片烟膏自杀,时农历三月也。
注:(1) 蔡观明年轻时见过金泽荣,解放后,他在南通市图书馆整理古籍时,以金泽荣自订《年略》和按年编列的金泽荣诗文集为参考,编辑成此《金沧江年谱》。
(2)据陈修定说是其堂侄女。又据席子珍说,该女于金死后过门,后因婆媳不和,去而不返。晶基28岁时与席子珍结婚,生三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