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家园

        

    学术研究应以科学的态度 ——“郭沫若研究与文化反思”学术讨论会综述

     

    5月10日,中国郭沫若研究会和郭沫若纪念馆共同召开了 题为“郭沫若研究与文化反思”的学术讨论会。在京的三十余名从事 史学和文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会议集中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 

    1、对郭沫若研究与文化反思中一些现象的看法。

    近年来,郭沫若的评价问题不断被提出,出现一些不同看法和一 些困惑。任何问题的提出都有深刻的历史原因,追究这种原因,寻找 在这种现象背后的文化蕴含,对于学术研究有着积极意义。

    学者们认为,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有各种声音,是一种进步。 杨天石认为,近年来对郭沫若有一些批评,出现一些书,一些文章, 重新评价这位在中国文学、史学和古文字学等多个领域有突出建树的 文化名人。特别是对其建国以后的政治表现,学术活动,文学创作进 行分析。对于一个人物出现不同的评价,这是可贵的,是时代进步的 表现。出现了不同的意见,不同的声音,有益于推动学术的进步,文 化的发展。要允许不同意见发表。一个正常的学术环境应当是有批评, 有反批评。当然必须是科学的态度。

    2、郭沫若研究的展望。 

    学者们认为,任何历史研究都应当有其当代文化史的意义,应当 有今天的眼光和思维方式。郭沫若从五四时期就活跃在文坛上,一直 到70年代,跨度相当大。可以说,他的个人发展联系着中国文化史、 革命史上一些最重要的事件,他的多方面的成就又使他的个人道路与 文学、史学、古文字学、社会学等许多领域的发展状况有着密切联系。 因此,研究郭沫若,就可以有较大的空间。

    吴福辉认为,要重视郭沫若其人、其文、其学术成就对20世纪整 个文化进程,对我们每个人深入影响的程度。从“五·四”到三十年 代,郭沫若所处的文化群体是激进的,想通过革命解决文化问题。当 时,激进的文化群体中集中了中国最优秀的人才。一个时代,这种文 化能够吸引这么多最优秀的人,他们想通过精神解放解决中国问题, 精神解放当然也带来精神矛盾,精神问题。这要进一步研究。在这一 过程中,郭沫若很值得重视。他的思想过程,他对别人精神解放的推 动力,他自己所遇到的精神困境,非常值得研究。从中国现代文学史 来说,20世纪以来,已经形成了许多新的传统。对中国20世纪产生影 响的新传统有五四传统、革命文学传统。现代文学史上大师级的人物 鲁迅、郭沫若、茅盾都是从五四传统走向革命传统,这方面的情况值 得注意。林甘泉也认为,应当把郭沫若放在20世纪历史大背景中加以 审视。郭沫若是文学家、史学家、文字学家。对郭的研究关系到20世 纪学术史、文化史应当如何看待的问题。这里面有许多问题值得深入 思考,也有一些教训。但不管怎么说,我们今天的精神生活已比较宽 松。这就让我们能以平和的心态,实事求是地反思20世纪文化史。 

    3、如何看待近年来一些批评性意见。

    近年来,对郭沫若以及与他相关的文化问题有一些不同看法,引 起了社会各界的注意。如何看待这些问题?与会学者认为,有不同意 见是好事,是应充分地展开讨论。但不能轻薄为文,不讲道理。不能 用炒作、反炒作、反反炒作的态度。更不能随意编造事实,用一些不 符合事实真相的东西作为立论的前提。无论在什么时代条件下,研究 者都应当有一种科学的精神,严肃认真地对待研究对象。既不要简单 地否定,也不要简单捍卫。不要仰视,也不要俯视。而应当认真对话。

    时代即将进入21世纪,我们的研究也要进入新的状态。学者们希望,郭沫若研究和整个中国近现代文化研究在新的世纪到来之际,有 一个新的面貌,新的风范。

    作者单位:郭沫若纪念馆

     

     

yxl@guoxue.com
:web@guoxue.com

     国学网站,版权专有;引用转载,注明出处;肆意盗用,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