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家园

 

超越庸俗———严羽对元白的态度及其美学追求

     

    严羽的《沧浪诗话》,是在精心研究了唐代诗坛之后写 成的具有开创性的诗论著作。他对唐诗研究的一些结论,如初、盛、 中、晚的分期,李杜“飘逸”“沉郁”之区别等,都得到了后人的首 肯,应该说严羽是有成就的唐诗研究专家。

    严羽在评价唐诗时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对元稹、白居易不仅评价 不高,而且贬抑之意十分明显。他曾说:“顾况诗多在元白之上,稍 有盛唐风骨处。”这里以为元白比不上顾况;说顾况稍有盛唐风骨, 那么,反过来说元白就没有盛唐风骨了。严羽又说:“大历以后,吾 所深取者,李长吉、柳子厚、刘言史、权德舆、李涉、李益耳。”李 贺、柳宗元等诗人,在严羽眼内是属于“小乘禅”的第二义的诗人, 可是元白在“第二义”中都落选。新乐府本是元白得意之作,可是严 羽在谈及乐府诗时,元白的乐府诗也不屑一顾,他说“大历后,刘梦 得之绝句,张籍、王建之乐府,吾所深取耳。”元白的新乐府也在严 羽眼内落选了。严羽认为很拙劣的诗就说它似元白,如:“‘迎旦东 风骑蹇驴’绝句,决非盛唐气象,只似白乐天语。”他甚至给元白以 尖锐的批评:“和韵最害人诗,古人酬唱不次韵,此风始盛于元白、 皮陆。”这种种评语说明了元白在严羽心目中的地位。

    为什么诗论家严羽漫步大历以后的唐代诗坛时,在赫赫然大家的 元白面前,竟昂首阔步而不顾呢?究其原因,实出于严羽的美学追求。 我们可从他的“诗法”纲领中探索严羽在诗歌美学天地里追求的目标。 《沧浪诗话》“诗法”一章开首就说:“学诗先除五俗:一曰俗体,

     二曰俗意,三曰俗句,四曰俗字,五曰俗韵。”清人许印芳以为 严羽在这里是“择其切要者,示人法门。”他的理解是正确的。所以“ 除五俗”可说是严羽“诗法”的纲领,也是他美学追求的起点。严羽 要扫除的第一俗“俗体”是指什么呢?陶明《诗说杂记》对此曾作了 明白的解释:“俗体者何?当是盛行如应酬诸诗,毫无意味,腴词靡 靡,若试帖等类。”这个解释符合严羽原意;严羽所谓“俗体”的含 义,联系上引和韵诗的论述,意思就十分明显了。元、白酬唱诗,他 们自己很欣赏,专门编辑了《元白往还诗集》,还自认为“盛事”。 这种酬唱诗,特别是和韵酬唱诗,是严羽所激烈反对的。至于“俗意” ,元、白的俗意之诗颇不少,如白居易《中隐》等诗。“终岁无公事, 随月有俸钱。”……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诗凝聚着多浓重的“俗意” 。元稹诗也有不少俗意之作,他的艳情诗中就有俗气在散发。薛雪《 一瓢诗话》说:“人知作诗避俗句,去俗字,殊不知去俗意尤为要紧。 ”严羽也是这样看的。元白诗可说是五俗俱全,前人说“元轻白俗”, 这正是严羽要扫除的。

    反俗是为了诗雅,严羽心目中追求的雅是怎样的一种雅呢?我们 通过他所推崇的诗人去了解他反俗思想及美学追求的轨迹。在唐代诗 人中,除了李杜是严羽认为典范的诗人而外,举为学习对象的还有孟 浩然。严羽将孟浩然与韩愈对比之后,指出孟浩然是“妙悟”的典型; 严羽又说:“孟浩然之诗,讽咏之久,有金石宫商之声。”从这些论 述中可见孟浩然在严羽心目中是仅在李杜之下的诗人。此外,有一个 很值得注意的现象,在中唐诗人中刘长卿、韦应物是颇得严羽好评的 诗人。例如他在论到中唐诗人权德舆时说:“权德舆有绝似盛唐者; 权德舆或有似韦苏州、刘长卿处。”这说明韦应物、刘长卿在严羽看 来是有“盛唐气象”的,他们比之同时代的中唐诗人要高一筹。严羽 还认为崔颢的《黄鹤楼》是七律之冠,评价也相当高。看来孟浩然、 刘长卿、韦应物、崔颢是严羽心目中占有特殊地位的诗人。

    孟、刘、韦、崔这几位诗人艺术风格不完全一样,艺术成就也各 有高低。但细细分析,他们在诗歌创作上,也确有某些相似处。此点 前人也有所论述。如谢榛《四溟诗话》谓:“王摩诘、孟浩然、韦应 物,典雅冲淡,入妙通玄,观宝玉於东序,听广乐於钧天。”这就看 到了三家诗人的共同特点。谢榛又用“雅淡有味”“冲淡自然”评刘 长卿,也深得刘诗之特色。元人吴师道《吴礼部诗话》则以“词旨淳 雅”“邃远清妙”称赏崔颢,亦颇具艺术眼光。孟、韦、刘、崔诸人 诗歌的共同特色概括起来应该是:高雅淡远,清丽自然,深妙脱俗。 看来,这正是严羽所欣赏的,这也正是严羽以反俗为中心的典雅的美 学追求。严羽曾说:“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孟、刘诸 人的诗正符合严羽艺术上的要求,他们的诗多有涵意深远,含蓄淡雅, 诗味悠长的特色。即如刘长卿的名诗《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 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含蓄淡远,意在 言外,有多少想象的天地留给了读者。这样的题材,到了白居易手里, 大概又是另一种风格,可能又是另一首《卖炭翁》了。严羽又说:“ 下字贵响,造语贵圆。”这是严羽典雅美学理想在音乐性方面的要求。 此处所谓“响”,是指字的音节浏亮;此处所谓“圆”,是指字词搭 配之间造成的婉转回环的音乐美。孟、韦、刘、崔诸人的诗也多有这 样的作为。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严羽所追求的典雅之美的内涵了。

    严羽反俗倡雅,自然是补偏救弊之论,为的是补北宋以来诗歌创 作的偏与弊。北宋以来,《西昆》的卑弱浮俗固不必说;此后欧、王、 苏等诗人求变,但俚俗而不典雅,仍是弊端之一。至如张舜民之学白 的“俗”,贺方回之打油的“俗”甚至苏诗也有少数失诸油滑的俗作。 所以严羽追求典雅之美,在当时还是有切中时弊的合理成份,只是时 届宋末,他的影响只能留给后人了。

    作者单位:广西政协

     

yxl@guoxue.com
:web@guoxue.com

     国学网站,版权专有;引用转载,注明出处;肆意盗用,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