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巴金,想到“只留清气满乾坤”……

 

廖祖笙

 

这个秋季,想往常一样日升日落。有些消息让人心气激荡,有些消息令人陡添哀思。在上海那个依旧华灯初上的夜晚,一盏照耀了一个多世纪的生命灯火悄然熄灭了——一代文学巨匠巴金先生,已别我们远去,享年101岁。

窗外的风声,为此而歌吟,而呜咽。

想到巴金,我便想到了元朝王冕的《题墨梅》,想到了他在抗战时期,与茅盾一块创办的《烽火》,想到了他的《家》、《春》、《秋》等等文学巨著。他用生命和热血,于娓娓道来、真挚朴实的描写中,释放着自己感情的激流,表达着对不合理社会的痛恨,以及对光明的向往。不论当时所处的环境对他来说是多么的险恶,他也不曾对正义和良知有所背弃。“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是他一生的写照,也是他走了之后,我们所能献给他的最好的挽联。

在黑暗笼罩中国的日子里,他用富有强劲感染力的文字,启迪了无数的男女。他的笔下飘扬着浪漫人文主义的色彩,让一代青年明白了什么是理想,什么是坚守,什么是人道……死神公平地对待着世间的每一个生灵,对一个正派文人的精神遗产却将厚爱有加。坚守了良知的作家年华有限,作品却将走向不朽,巴金也不例外,他的文字会久远地飘香!

“希望报纸能说点真话,讲真话,才能取得人民的信任。”巴金此语,不仅透着他坚守自我的风骨,以及对真诚的执著追求,也将深刻地影响着报人,警醒秉笔写春秋的男女。在谎言还不乏市场的年月,巴金的背影就是一面镜子,让我们想到真诚处世的可贵,也让我们不时打量一番良知,想到我们所该有的社会承担。

傲雪的梅花凋谢了,独有的气息却将岁岁年年飘荡在世人的心头。巴金身后的足迹,会让有些人感到惶恐,也会让有些人坚定地随着它前行。社会的文明之火,只会代代传递;前行的足音,不会因为前辈的远行而失去铿锵。在前赴后继的传承中,让我们满怀深情说一句:安息吧,敬爱的巴金先生!

 

来源: 光明观察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
web@guo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