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 >> 博弈天下首页 >> 围棋艺术赏析




围棋艺术赏析

    琴棋书画,一向是中国历代文人士大夫所宠爱的“文房四艺”。封建社会的 秀才们首先把读书当做一件神圣的事情,十年寒窗苦读,为的是有朝一日金 榜题名,建功立业,光宗耀祖。儒士们一生中第一要紧事就是研习圣贤书。 古人之所以没有把诗词歌赋等文学艺术拣择出来与琴棋书画并列,是因为此 类文学作品与圣贤书具有同等重要价值。琴棋书画仅仅是做为怡情抒怀的高 雅艺趣,伴随着儒士们主要学业的闲余情调,不象现代社会视艺术为一项重 要的精神文化事业。

    艺术形式丰富多彩,美学家们把艺术划分为几十种门类。很多高等院校的艺 术欣赏教材,一般将十二种典型的艺术形式单独进行阐述,如建筑、绘画、 雕塑、工艺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摄影、电影等等。然而 令我茫然的是,中国古代与琴(音乐)、书、画这三大艺术形式并举的围棋 艺术却落选了,这使我们有必要重新思考围棋艺术价值的所在之处。

    艺术来源于人们精神生活中享受美感的需要,它包含两大方面的内容:艺术 创作和艺术欣赏。所谓艺术创作,“是艺术家在生活的基础上,运用不同的 物质材料,创造出可供欣赏的艺术典型形象”;而艺术欣赏“则是以艺术形 象为基础,结合欣赏者自身的生活经验,通过感受、体验、领悟,从而丰富 了艺术形象的精神内涵,具有再创造的性质”。美感是艺术的一个极为重要 的属性,艺术家不可能把他心中美的感受直接传达给他人,只有借助于质料 形式做为媒介,来输入他的情感,再由欣赏者有目的地从质料形式中审视诱 发出这种情感,并通过与自身生活经验的印合,达到某种心理的享受。按照 艺术首先要有艺术家主动创造美感的动机来看,就很难把围棋对弈活动当成 艺术创作。但是,人们又的确能够从围棋活动中得到很深的情感慰籍,这就 需要我们换一种角度思考围棋的艺术魅力。

    无论美学家把艺术划分为多少种门类,终归要在人的感官形式上做文章。至于正 常人与生而来的五种感觉器官,分别是眼、耳、鼻、舌、身。这五官的功能, 被英国经验论思想家称为人的知觉与客观世界的介质,归纳出视、听、嗅、 尝、触等五种感觉方式。然而佛教哲学又扩大了一层,把人的意识做为一种 直觉器官,与上面的五种感觉器官并列,形成了人的“六根”说,即眼、耳、 鼻、舌、身、意。“六根”与“五根”的差别看似简单,实质上却包涵着佛 学甚深微妙的生命智慧。这里,我们采用“六根”说,并参照绘画、音乐艺 术特征,用以分析围棋艺术欣赏特点。

    绘画通过人们感官中的视觉(眼根)得以存在,绘画是“运用线条、形体、 色彩、明暗、笔触等造型语言在二度平面上塑造艺术形象,以表达人的思想 感情的艺术”;音乐则是通过人们感官中的听觉(耳根)得以实现,音乐是 凭借各类乐器按照作曲者设计的一定旋律节拍进行演奏,从而形成有规则的 声音流动,用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的艺术。参照绘画、音乐的艺术定义,我 们即可以给围棋做出一个艺术形式的表述:围棋通过人们的思维器官(意根) 得以实现;围棋是逻辑思维的艺术,由对弈者运用黑白棋子在纹枰上的图形 构建,来直接表达人的思维演绎和间接诱导人生情感的艺术。

    围棋艺术赋予人的感情享受包括两种内容:首先是棋局本身具有的变幻莫测 和各种棋型形态表现的美感;其次,也是最能体现围棋广泛艺术价值之所在, 就是围棋对弈过程营造出的那种境态,引发了人们超然于世的情感寄托。

    围棋本身具有的艺术涵义似乎极为有限,只为懂得下棋的人得以感觉。假如 让一位丝毫不懂围棋的人欣赏一局名谱,他会茫然不知所措。棋手在一局棋 的搏杀中,并不是自觉地去创造艺术作品,也并不打算把这局棋做为诱发他 人情感的媒介。他全神贯注、殚精竭虑所要达到的目的十分明确:使自己的 棋子在棋盘上幸福美好地生存,使对手的棋子即便不死光光,也要委委曲曲 地凑合活着。棋盘上如果让对手走舒服了,就意味着自己会很难过。皮日休 对围棋内容的评述真是一针见血:“不害则败,不诈则亡,不争则失,不伪 则乱,弈之必然也”,这是围棋与其它艺术形式的第一个区别。其次,很多 艺术作品如文学、绘画、影视、戏剧等,都存在“暧昧性”技巧,艺术创作 者在作品中有意识地表达不清,用以得到含蓄的效果,给欣赏者留足再创造 的想象空间,所谓“景愈藏境界愈大,景愈露境界愈小”。而围棋对局中虽 然也会出现左右逢源、蓄而不发的招数,但是随着棋局的进行,那些“含蓄” 招数的目标却是赤裸裸的,绝不存在有意给对手保留想象空间的艺术动机。

    上述议论,其实是把围棋首先当做一项竞技活动来看待。如果我们抛开对弈 者在棋盘上遵循的利益原则,单纯从美学形式上看,围棋仍有丰富的艺术欣 赏内容。从棋型的几何结构上观赏,棋诀中所谓“两边同形适其中”、“多 子围空方胜扁”以及“二子头必扳,逢方必觑”等技术,已经暗合了美学中 的对称、虚实、均衡、节奏等原理;棋子之间的配置更可以用生动饱满、轻 灵飘逸或凝重愚拙、呆板迟缓之类的美学鉴赏语言来形容。

    围棋的美学特征还具有演绎性和流动性。做为一项高明的智力竞技游戏,棋 盘上的角逐显然体现了人的生存本能和利益原则。由于围棋是在棋盘二维空 间的规范中比较对局者的逻辑思维能力,就必将激发出棋手自身全部的意识 能动力。顶尖棋手之间的较量,每一招棋、每一个局部定型无不包含大量的 计算,他们虽然有意于棋盘上的患得患失,却无意识地呈现了人在逻辑推理 状态下的沉思之美!这种意识流转的深度思索,使棋手穷极变化、浑然忘我, 全身心地投入在一种难以铭状的玄理象征中。

    真正使围棋升华成为一种广泛艺术形式的,是围棋美感的再生效果。我的一 位朋友不会下围棋,但却非常喜欢观看别人临枰对弈。他认为身处其间,可 以得到某种田园情调和归隐山林的感觉。历史上很多著名文人虽自称不精棋 道,却因为观看围棋对弈而激发出创作灵感,为人们留下许多幽雅闲逸的诗 画作品。针对围棋的优雅诗文不胜枚举。围棋是一种特殊的思维语言,它直 接根源于人的理性范畴。假如我们让一位不懂文字的人学习围棋,只要方法 得当,我相信这人完全可以拥有高超棋力。他固然写不出文人笔下的那些诗 篇,他甚至可以全无艺术细胞,但仅仅在他沉浸于棋局的凝思状态,就足以 产生一种行为艺术美感,并将这种情调提供给艺术家借以入诗入画,升华成 艺术作品。所以,在崇尚自然主义精神的中国山水画里,为了表现归隐山林 的那种超然世外的情感,画家们经常以围棋对弈场景为主题构思他的画面, 最有名的当属《烂柯图》与《四老围棋图》,表达了作者玄虚淡泊之中的精 神寄托,正所谓“世外烟霞亦许时,至今风致后人思。却怀刘项当年事,不 及山中一局棋”(明·王守仁)。围棋艺术欣赏具有再生性特征,我想它的 核心应该是“神游纹枰,忘忧清乐,身心与即在浑然同处”,并由文学绘画 等艺术形式对这一主题的再现,呈现出围棋玄妙精微的自然物理象征和超尘 隐逸的人生情趣,正与书法艺术欣赏中的“深识书者,唯观神采,不见字形”, 有异曲同工之处。

    最后,围棋艺术特征还有一种动态的美感,棋局在棋盘的二维空间内,融会 棋手意识流转的时间维度,组成了围棋的三维构建。发生在棋盘上的事件, 均为棋子前后相继的迭加过程。围棋著名的三十二个专用名词,如“尖、飞、 关、双、长……”等等,在运用中基本上全是动词。而围棋的动态美,大概 只有深谙弈道的人方可领会

----摘自网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