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 >> 博弈天下首页 >> 围棋与长城有同道




围棋与长城有同道

吉人

    我国的围棋源远流长。据先秦典籍记述,早在四千多年前的尧舜时期就产生 了围棋。经过历代的砺练研习,围棋高手层出不穷。围棋理论和技艺有了高 度发展,围棋文化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一枝奇葩。

    “棋虽小道,实与兵合”(棋经弟九斜正篇)

    长城虽大,乃军事斗争产物。

    二者皆为兵事,自有相通之处。

    围棋相杀于内,长城抵御于外,但都要运用谋略智慧和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

    因敌布阵设防。围棋与长城为取得杀敌、御敌的最终胜利,都是要根据敌方 强弱之处和自身的长短之点,布阵设防。棋经第六自知篇上说:“故知己之害 而图彼之利者,胜。”孙子兵法上讲:“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长城是针对比 较固定的敌对一方设置的,相对稳定的永久性的防御工程,尤其是秦、汉、 明的长城,就是根据农耕民族自身和游牧民族强弱之点构建的万里的永久性 不移动的防御工程。这和棋经第二自知篇中所讲的:“以逸待劳者,胜。”“不 战屈棋人者,胜”。是完全相吻合的。

    重点用兵。不管是围棋布势投子,还是长城的设防布兵,都是遵循了重点用 兵的原则。棋经第五虚实篇中强调:“夫弃棋,绪多则势分,势分则难救。“长 城布兵的重点在关城,关城坚则防线固。因此在一些重要关城,都设重兵把 守。像明长城的山海关就是一个未被攻破的关城,即使清兵在其它地方破墙 而入,仍顾虑山海关对他的威胁,不可远进,或仍绕回长城之外。分散用兵, 可说是围棋对弈和长城防御之大忌。

    胸怀全局。围棋之博弈布势和长城之防御布兵,都应胸怀全局,全局有两方 面的含意。一是时序进程,即形成争战的全过程及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二 是组成全局的各个局部及各个局部在全局中的不同地位。对于时序进程,既 要“慎始”又要“慎终”。围棋中叫“慎厥初,惟厥终”,并关照好各个阶段 的发展变化,从而以“有预”应“不预”。“以虞待不虞;”对于全局与局部的 关系,只有胸怀全局,才能用好局部,特别是对全局有关键意义的局部,只 要“突破一点”,就能“全盘皆活”,否则就会“一着不慎,全盘皆输。”围棋 之博弈与长城之抵御,最忌固守一格或盲目抵御。围棋“自古至今,弈者无 同局”,长城防御之战从古至今无有相同战例,局局有变,次次不同。因此, 要因时、因地、因不同对象而取不同战法。棋弈如无胸怀全局,即清醒智慧 的战略头脑,就不可能有高超的博弈技艺。同样,长城作战如无胸怀全局, 即清醒智慧的战略头脑,就不可能组织指挥精妙出色的战役战斗。胸无全局, 盲目“无预”“无序”的博弈和作战,其结局必败无疑。

    围棋为兵法小道,但小道之中有大道;长城乃军事大道,然大道之中有小道。 二者息息相通,互为镜鉴。

    2010年11月28日于北京
      (吉人 中国长城学会副秘书长 总参工程兵离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