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简介: 冯其庸,名迟,字其庸,号宽堂。冯其庸先生以研究《红楼梦》著名于世。他还在研究中国文化史、古代文学史、戏曲史、艺术史等方面做出了成就。并擅长书法和绘画,书法宗二王,画宗青藤白石。现任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中国汉画学会会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红楼梦学刊》主编、敦煌吐鲁番学会顾问。
国学网总裁尹小林先生征求冯先生对这项活动的意见,冯先生说:“ 这项活动很好,有意义,我很赞成,也支持这件事。现在有人把 ‘ 国学大师 ' 搞得太滥,几天前有报纸把我称作 ‘ 国学大师 ' ,我把稿子改了,他们还想保留下来。北京大学的季羡林先生都声明自己不是国学大师,我更不能称大师。也有的人说现在产生不了国学大师,也不能这样说,如果以后有人学问很好,达到大师的水平,当然可以称为 ‘ 国学大师 ' 。”尹小林先生在电话中将 50 位国学大师候选人名字逐一向冯先生作了通报,得到了冯先生的认可。当征请冯先生推荐几位国学大师时,冯先生说王国维、章太炎、陈寅恪都是当之无愧的“大师”。冯先生还建议国学大师候选人标准可以高一些,范围可以适当缩小。
|
|
|
简介: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文化书院院长,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国际价值与哲学研究会理事。著有《郭象与魏晋玄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释》、《儒道释与内在超越问题》、《儒教、佛教、道教、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等。
国学网总裁尹小林先生邀请汤一介先生做“我心目中的国学大师”活动的顾问,汤先生欣然同意。汤一介先生明确提出:“国学大师的标准,既要考虑学问,又要考虑做人的品质。大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学问不错,人格又高尚,才可称为大师。如果人品不好,宣传出去,就会有负面影响。 王国维 是标准的国学大师,章太炎 、冯友兰 、 胡适 等,也可以算是国学大师。”
|
|
|
简介: 1928 年 10 月出生于江苏淮阴,汉族。 1954 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研究班毕业,任教于山东大学。 1974 年调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历史研究》杂志从事编辑工作,以后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副编审、副总编和《历史研究》主编等职。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人类科学文化发展史》国际编委会中国代表。现为 “ 国际简帛研究中心 ” 主任。 国学网总裁尹小林先生就“我心目中的国学大师”评选活动请教庞朴先生意见, 庞朴先生说:“ 想法很好,引导青年人很重要,我支持这件事。”
|
|
|
简介: 杨义,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所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文学评论》主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 杨义教授说:“这个活动很有意义,我非常支持这件事。”
|
|
|
简介: 邓小军, 1951 年生于成都,文学博士,首都师大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担任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教学,主要从事陶渊明、杜甫、陈寅恪研究。著有《唐代文学的文化精神》、《儒家思想与民主思想的逻辑结合》、《诗史释证》。曾获首都师大中文系最受学生欢迎的十佳教师荣誉证书。为中国杜甫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柳宗元研究会副会长,安徽师大中国诗学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 2003 - 2004 年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访问学者。 邓教授说:“ 这次活动,相信会激发很多青年对国学的兴趣和热爱,因此很有意义。”
|
|
|
王晓波教授认为:“评选我心目中的国学大师”是一个文化学术思想领域的活动,创意非常好,对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光大有积极的意义。尤其是将两岸诸多有影响力的学者都列在备选名单中,让大家来选,这种形式本身就很好,有利于两岸民众的交流沟通。而且各备选者的个人学术造诣及其在学术界的地位都很高,有很大的社会影响力,所以我相信,通过这个活动,可以进一步增加两岸民众的沟通,增进两岸学术界和文化界的共识,促进两岸的文化交流。 >>>中国台湾网专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