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公元二零零五年四月七日 |
![]() |
||
![]() |
大师生平|著作年表|著述索引|作品选读|大师研究|研究著述|书品推介|研究学人|相关链接
|
|
|
|||||||||||
|
||||||||||||
沈曾植(1851~1922) , 近代学者、诗人、书法家。字子培,晚号寐叟。浙江嘉兴人。光绪六年(1880)进士。官刑部郎中、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光绪二十一年,与康有为等开强学会于京师,主张维新。湖广总督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讲席。后官江西广信(今上饶)知府,升安徽提学使,署布政使。清亡后为遗老,寓居上海,号其楼为"海日"。海内学者王国维等,常往商讨学术。 沈曾植学识渊博。早年通汉宋儒学、文字音韵,中年治刑律,治辽金元史、西北南洋地理,并研究佛学。又究心经世之学,提倡学习西欧。余事为诗。他的诗歌内容,有的是悼念戊戌变法的牺牲者,有的反映富国强兵主张,有的发挥哲理、医学、诗论等。清亡以后,作有大量复辟思想的作品。又工书法,由帖入碑,得包世臣法,结体险峻,用笔生辣,古拙有奇趣。著《蒙古源流笺证》8卷,《元秘史笺注》 15卷,《海日楼诗集》12卷,《海日楼文集》2卷、《海日楼札丛》8卷,《海日楼题跋》3卷等。诗集有钱仲联笺注本。沈曾植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以“硕学通儒”蜚振中外,誉称“中国大儒”。历官总理衙门章京等职。1901年任上海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监督(校长),改革旧貌,成绩卓著。 他也是书法大家。早精帖学,得笔于包世臣,壮年嗜张裕利;其后由帖入碑,熔南北书流于一炉。写字强调变化,抒发胸中之奇,几忘纸笔,心行而已。受到当时书法界的推崇,海内外求其字者颇多。沈曾植以草书著称,取法广泛,熔汉隶、北碑、章草为一炉 寐叟在临终前数小时仍握笔挥书,写成三联。甲联书于五尺白冷金笺上:“石室竹卷长三尺,山阴草迹编千文。”有陈散原、冯梦华、吴昌硕等39人题跋。乙联写在五尺宣纸上:“岑碣熊铭入甄选,金沙锈断肋薪纰。”题跋者有马一浮等16人。
|
||||||||||||
来源:和讯博客 |
||||||||||||
[返回首页] |
![]() |
国学网站,版权专有;引用转载,注明出处;肆意盗用,即为侵权。
mailto:guoxue@guoxue.com
010-6890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