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资讯 | 新书推荐 | 文献部 | 学人部 | 国学图库 | 国学宝典 | 国学产品 | 国学论坛
书画频道   
请您留言   
作品展厅 艺术家简介 艺术家相册 艺术评论
 

 

走在通向经典的道路上
品读赫兴中的人物画及其艺术
张弛 刘贇洲

    赫兴中是当代知名画家,世界水墨人物画院院长,旅美华人。

    赫兴中的人物画造型准确,线条有力、浑厚、刚劲,以线造型和笔墨性能的发挥已达到极致。

 人物画最忌陈旧、僵板,特别是仕女画极易落入俗套,程式化和庸俗化。赫兴中画了很多历史和佛教题材的仕女画及禅画(尤其擅画罗汉),如《金陵十二钗》、 《历代名女》系列和《十八罗汉》系列等,还有现代题材的《民族风情》系列。他的人物画以造型为中心,以素描刻画来表现眉眼五官,比如仕女的眼神,勾魂摄魄,让人过目不忘,须发以“没骨法”见长,既表现了人物的神韵之美,又有现代笔墨的特点。这就使得他的作品具备了工笔、大写意、小写意的兼用互融的特点,令人耳目一新。

    当代人物画需要探寻的是一种意境美,但绝大部分作品却陷入千人一面、模式化、概念化的怪圈。成功基于造型、创意和笔墨美。然而,自明清以来,中国人物画衰落了。徐悲鸿说:"几无进取,且缺点甚多。”把仅能画好头像或人像的画家奉为名师,那是自我欺骗。现代人物画缺少的就是意境美和眉眼刻画的神韵。

    赫兴中先生认为,娴静是女性最美的一方面。刻画出人物的端庄、典雅、娴静的美,是他女性题材的突出特点。他笔下的人物形象贤淑、韫婉、善良,看起来极富韵味。以线作为主要造型手段和有节奏的勾皴,使笔墨变成了表现某种哲学、观念和感觉的符号,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的画有着高度的表现力和形式美。

    赫兴中以观音菩萨及十八罗汉作为绘画内容,亦是历代画“俗”了的题材一很容易落人大同小异的雷同。
三国时代大画家曹不兴就擅长佛画,他的弟子卫协曾作佛像,顾恺之是卫协的弟子,其所画的佛寺壁画形象逼真,光彩耀目。

    宋代的绘画,也多画观音、罗汉、高僧等像,其神像之威仪,鬼怪之勇猛,超古越今。故事中的人物,或面壁而坐,或伫立于树下溪前,凝神冥想的神态与僻静幽深的山林环境融成一体,形象地展示了佛教人物的内心境界。

    明代戴进亦善画佛像、仕女、高士,用笔顿挫有力,设色纯熟而有神采,跳出前贤的藩篱而另辟蹊径。如明代陈洪绶的《达摩禅师像》,清代金农的《菩提古佛图》,吴昌硕的《佛像图》和齐白石的《达摩图》及吕凤子的《罗汉图》等。

    赫兴中先生画佛像、罗汉、观世音菩萨能画得不落俗套,在当代是不多见的。于是,我细细地观摩而品味再三。赫兴中的人物画布局好、造型美、设色雅致,比如他画的观世音菩萨眉如黛翠、双目修长、乌发垂肩、发髻高耸、顶戴宝冠、体态丰满、十指纤细、宝相庄严。让一位解救众生苦难的观世音菩萨活灵活现地出现在我们眼前,观之使人倍感亲切。

   中国画以意境、气韵、格调为最高境地。形似为基础,美在形式(形象)。形式是指自然形态经过“人为加工”而成为一种新的美的形式。以线条造型为中心的范曾、何家英和王美芳就无需说了,他的人物画以笔表形,以墨来分明暗的画法,与著名人物画家白伯骅相似,但又有区别。。赫先生知古人到处,出古人之外,到古人未到处,笔墨更有力、浑厚、高雅。我一向认为,南齐谢赫提出鉴赏论画的“六法”标准,不仅是鉴赏的标准,而且是画家追求的方向。我主张意境是衡量绘画作品高下优劣的重要标志,没有形式美,怎么去表现“意境美”呢?

    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赫兴中在部队从事美术专业创作时,就获得1965年全军年画、版画展览一等奖。1968年转业于铁道部,在此期间创作的以工人为题材的油画《锻造》,又获全国展览优秀奖。1973年,版画《大电机上马》获北京市展览一等奖。他的巨幅作品《为人师表》曾被载入《师魂颂》画册。1998年12月参加国际文化交流暨第二届“世界华人艺术大奖”,其作品《十八罗汉之一宾头卢》获金奖。2002年,作品《晨歌图))被选入十六届全国新人新作展,2006年,作品《果熟金秋时》获全国黄河壶口杯优秀奖。他的作品曾被国家领导人做为礼品赠送外国友人。

    赫兴中先生不仅擅画古代仕女、高士以及罗汉,更重要的是他的现代题材的人物画,比如民族风情系列,人物感情表现淋漓尽致,其笔墨浑厚,风格独特。当代有些画家的画多以高士、仕女、传说中的神仙为题材,大都千篇一律,这还有什么稀奇?“随人作计终后人”,为大家所忌。我之所以答应为赫兴中先生作序,就是看中他不仅精于古代仕女、高士、罗汉和禅画,而且对现代人物都刻画得惟妙惟肖、生动感人,比如((牧童》、 《塔吉克牧女》。其笔法老到纯熟、挥洒自如,人物表情细腻形象,令观者沉醉在美的享受之中,这足以表明,他已经走在通向经典的道路上,其余我就不再赘述了。

二零零六年十月于高粱桥
张弛 作家、美术鉴藏家     刘贇洲 记者、美术评论家

 

 
联系电话: 13801032193
 

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公司
http://www.guoxue.com
E-mail:bjhuangxueli@sina.com
国学网站,版权专有;引用转载,注明出处;肆意盗用,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