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资讯 | 新书推荐 | 文献部 | 学人部 | 国学图库 | 国学宝典 | 国学产品 | 国学论坛
书画频道   
请您留言   
作品展厅 艺术家简介 艺术家相册 艺术评论
 

 

历史熔铸灵魂的篇章
——李抱一及其人物简评
周俊杰

    近几年,也许看中国人物画中甜腻腻的仕女与故作姿态的历史人物太多了。猛地看到李先生古今人物画作品,把握人物心理的深刻性和沉郁的历史感,像一杯杯浓郁的醇酒.初使人惊异,继而沉醉,作品那特具的艺术感染力将苛刻的批评者深深地征服了。

    与那些无病呻吟的解说图式的作品不同的是,他的每张画总是给人感到要表达一种情绪,一种用文字难言的心态。在他那并不大的画室中,映人眼帘的"伯牙抚琴图":那深锁的双眉,一双枯瘦而在颤动抚琴的手,以及孤傲的岩石,裂岸的波涛,仿佛都是巨大的音符,你似乎从中感到将要发出声震苍穹的高亢之音,却偏偏又凝铸在俞伯牙那瘦癯而劲健的躯体上。作者敏锐而准确地抓住了将要爆发前的一瞬,表达了对人生对事业的一种骚动不安的情绪和在,郁愤中的巨大进取力。

    屈原那境界恢宏,百叠回肠的"离骚"曾以其思想、情感的力量感染了世世代代的读者,无数画家通过"离骚"创造了自己想像中的屈原形象,也许都经历过人生的苦难,抱一特别醉心于为他造像,或江边行吟,或仰天太息,作者笔下的屈子总是充满了孤愤,充满了历史的抑郁感。在"屈子行吟图"中,与"抚琴图"同样,屈原的汹涌澎湃,回旋往复的情感,凝聚在雕塑的身躯中,动与静,狂飕与沉思,波澜壮阔与深邃莫测,从形象中显示出了屈子心灵矛盾的辩证过程,看了这幅画,任何人都不可能平静。

    作者接着展示出了他的力作"史魂"∶一个身披被褥、拱肩缩颈、蜷屈在幽暗的豆油灯下的老者,从整体动态中看出他已被生活折磨得再也难于站立了,然而从他那聚缩的眉宇间和线条分明的双唇上,却使人感到这是一个毫不屈服于压力的人,他,就是才情纵横,博古通今的"史记"的作者司马迁,这与我想象中的人物距离太大了,"你何以如此处理?"我问抱一"作为老友,你应该了解……"他口呐了,"人生活在世上,也许痛苦比幸福多,总会产生抑郁感,我常常感到一种不可名状的孤独,可能那些醉生梦死或无任何追求的人没有,我画历史人物,实际是以此表现人生,表现自己的灵魂,司马迁取材于我的一个老师的形象,当他行将离开人世时.我为他画了张速写。他一生贡献给艺术而从不向社会、向人们索取.这是一个心灵极为高尚的人。画完,他挥了挥手,头也不抬说'走吧! '没想到这竟是永诀。凭我的直感,他的一切与司马迁是相通的,多少日子压得我心直发痛,画出来,轻松些。"是的,抱一并非历史学家,他只是画一种对历史的感觉,更准确地说是画个人对生活、对人生的感受。他所创造的一个个形象.是对历史"形而上"的追问,他们是作者心灵与历史人物心灵撞击而进发出来的"心象",以一个普通人的感触去引发起普遍人类情感所经历的ㄣ心境"。这"心境"已超越自身内容的具体性,而成为人类生活和心灵的象征.这大概正是抱一笔下人物的魅力和价值所在吧!接着我又看到了"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那孤独地面对月亮和自己影子的(李白);看到了醉里挑灯看剑……可怜白发生"的(辛弃疾)看到了"感时花溅润,恨别鸟惊心"的(杜甫)∶看到了独行出关的老聃;还看到了"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那充满幽怨的宫女……一个个或为悲剧性的人物。当然.作者笔下可歌可泣的历史人物,有时也有草莽英雄,豪侠之士,如题为"人间总有不平事,禅杖常拓屈死鬼"的鲁智深,"今日仍须有此君"的钟馗,但即使画了正在舞剑的项羽这样"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也是将其置于"四面楚歌"的背景之上。低沉吗?确实,然而每个形象却又是如此倔强地面对生活铮铮铁臂。或内心抗争,或勇进急流,或在悲剧中展现出了顽强的性格和孤傲的风骨。你看,作者所画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崖中。"无不表现得淋漓尽致,气质妥贴而又独具个性。"干击万磨总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诗意图》)不正是他所追求的境并么!

    这几年中国画坛异常活跃,各种主义,各家流派,各类书画纷纷而起,这是艺术飞速发展并向一个新的高峰攀登的前奏。但观其大略,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少什么呢?少了历史感,少了思想性,少了人生的意味,少了"形而上"的内在精神,少了与人灵魂共鸣的那一切,而这一切在李抱一先生的作品中,都得到了充分表现,不由得使人产生陶醉和敬意。从"主题先行"一下走到了"纯视觉革命",甚至退化到一种"纯生理感艺术"和"纯视觉艺术"中去。而抱一却在冷静注视着艺术潮流的狂澜中坚持自己的艺术道路。一个幼年孤苦,遍尝人间酸甜苦辣,从底层挣扎出来的画家,永远保持着对生活、对人民、对艺术的良知,对历史的理解,深深地植于他的灵魂之中。沈鹏先生曾为他题辞曰:"腹有诗书气自华",他的"诗"和"画",足我们民族的历史,是与他曾息息相关的底层的人民。而这些,正是作为一个艺术家最可宝贵的品质。

    李抱一具有敏锐的艺术感受力,悟性极好,他非科班出身,八岁进京剧学校学戏,却醉心于写写画画,髻龄启蒙,已显示了艺术才华,通过自学,十多岁作品便出国展出,二十岁举办个人画展,早年主攻油画,打下坚实的造型基础,后皈依中国画,深得其笔墨灵气。所以他的人物画,不论巨幅创作,生活小品,既有中国画的笔情墨趣,又能准确地刻画出对象的形体和神采。

    李抱一是当今中国画坛活跃的画家,多次在《美术》、《中国画》、《国画家》、台湾《艺术家》以及海外报刊中发表作品,许多专业报刊及新闻媒体作专题性报道。其作品先后被编人《美术辞林》、《中国美术辞典》、《中国当代美术家名人录》、《中国艺术家数据库》、《中国美术年鉴》等典籍。其代表作"杏花营小集","把酒话桑麻"、"大河上下"、"故乡的河"等等,均吸收了西洋画中的透视与光的效果,然后又以浓郁、淋漓的中国画笔法、墨法,或挥潇、或细描,刻画了黄河边上劳动者的形象.他在艺术上的想法和追求.始终与他心灵感应历史,撷取生活的方式同步,尽管这些探索并非成熟,某些结合上还有生涩之处,好在他从不满足于现在成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路将会越来越宽畅。

 

 

 
联系电话: 13801032193
 

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公司
http://www.guoxue.com
E-mail:bjhuangxueli@sina.com
国学网站,版权专有;引用转载,注明出处;肆意盗用,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