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资讯 | 新书推荐 | 文献部 | 学人部 | 国学图库 | 国学宝典 | 国学产品 | 国学论坛
书画频道   
请您留言   
作品展厅 艺术家简介 艺术家相册 艺术评论
 

 

一缕清风送百媚
石齐

当今中国画无疑是多元格局,从内容形式到笔墨均已扩展。然而,在层次与品味上不能回避地已降低。大家看,无论一会儿满纸黑鸭或寥寥几笔的“水黑实验”和新文人画,一会儿借鉴西画的“万紫千红”或者是一股劲儿地跟著日本画样子的细细製造、还是特技而取之偶然效果的画面,如此这般的回归传统和中西融合等等“创新”现状,看热闹的人会合不上嘴地大叫大嚷,我们的中国画空间大发展。说老实话,这一百年以来还未有过在学术层次上,对于中国画的继承和发展做过中肯的有见地的记录。总体状况如此,一个评论家写评一个画家其艺术的准确性,普遍是件不易之事。我碰见一名青年女画家,见了一大堆其作品,她说这些是她一整年里所作的全部事情。我感触地放下笔,写了以下几句文字。
这位元北京的青年女画家的平平淡淡的画面,已唾弃了以上惯例的形式特色。她作画时不细腻、也不大刀劈斧,从不苦恼,只是自作自乐地沉浸在如白雪公主般的静穆、雅茜之中。

仟红即是这样不与人争的、默默耕耘的一位女画家。她说她21岁出来经商,念了7年的生意经,后来,她感到没意思,才走回老路——画画,因为她压根就是喜欢画画的人,在朋友引导下隻身来到北京画院拜师学画,首都的文明和文化,使她追求艺术著了魔,说来也怪,她不像别人深研传统笔笔墨墨,也没有在西方艺术投入多大影响,更不做特技、弄潮儿什麽地,也与民间艺术无太大缘分,人家呕心沥血地迷于稿图和借鉴。她却淡淡而言:“我经常面对白纸,构思构图、黑与白,什麽都没有,我只是爱画就画起来,往往把头定下后,顺手就画开,当画到没意思时就放下笔,不画呗,有时听听音乐、看书,有时洗菜做饭,有时到外面走走、玩玩,心里有感觉就赶快画一画,没感觉画也不称心,我画画凭感受。”她就是用“平淡的心”换平淡之作,(古人云:平淡则是绘画艺术的最高境界)。在她的笔下,往往是几棵生命萌动的雪白的树,隐隐约约,或前或后,几位素装淡饰的不媚豔的仕女,在几片青叶飘零下,姐妹们远离皇宫深阁。只是景致圣境的世外桃源,一种飘忽和云游间,赋予无限百媚的画家的创作。

仟红不爱说话,喜素装,天性平和,即使受委屈,也只是哭一哭,眼泪往往是最能消解人意的,她的灵淑之气,皆浸注于宛如清风的画幅中,人说画如其人,真是不假。

她的第二中画是彩墨画,淡墨融合淡色,即便体现现代生活的人们,依然是与众不同的娟秀和清明。画面若似现代人又若似古代人,诚然是介于如梦如幻的一个片段,一个插曲的故事,我不可以去细评什麽,它的价值给人一种联想也就够了。她说:“她第三种画是工笔划,她喜欢领略工笔划过程的愉快心境。”难怪在她工笔划上一阵子用没骨画,一阵子又白描,一阵子又色彩,这多少也是随心所欲在画,依然她以画写心。我以为温馨的画面,给予温馨的家庭居室最能融为一体。

她富有意趣的小乘书法,镶辍在袒露文化氛围的画幅中清新而宁静。这朵不可代替的花恰似一朵不凋的花儿,正是这花儿如同一缕清风在人们眼帘前掠过,缕缕起伏而无限。

 
联系电话: 13801032193
 

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公司
http://www.guoxue.com
E-mail:bjhuangxueli@sina.com
国学网站,版权专有;引用转载,注明出处;肆意盗用,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