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画中国山水画
我画中国山水画,注重气势、厚重、深度、情调四者合一。
中国古代对中国山水画意境的理解大多在于一种"势"。
我国宋代绘画在技巧上已全面成熟并注重精微度。我从范宽山水画中得到很大启发,范宽的山水画,在整体上体现了充实、严密、一丝不苟的写实画风。在审美角度上,注重情理,体现了诗意之妙趣。看他的画(特别是代表作<溪山行旅图>),气势磅礴,雄深峻厚,博大深沉,是造化与心灵凝聚的完美体现。看他的画"开门见山,顶天立地,山如铁铸,坚不可摧,让人震撼"。多少年来,我在中国山水画构图上力求整体,注重表现山的巨大力量,强调山体的强度与张力。尽量膨胀,尽量往深度画,这就是山的精神,山的无穷生命,绝不是山的外形表面。在观察处理上近景多用俯视让那些土坡、小路、房屋、田野尽收眼底。而山势则用仰视,让其高大,更高大。我主张精神境界大、画要丰富具体,大气,不愿小打小闹,小趣味。
我认为,山水画在气势磅礴的基础上应该注重分量、厚重。山水画不要怕黑,笔墨由淡到浓,层层复加,反复厚积,厚到最大限度,黑到最大限度。我经常读龚贤的画,他的山水画苍黑、深沉、雄浑、大方,而且深不可测,很有他量。因此,在写生中,我也反复观察阴阳的对比,在画上强调黑白对比,将阴阳的黑白碰撞,凝聚为整体大山的强大。我经常看到一睦画显得脏,显得灰,其原因就是黑白调子不明确,对比不强烈。
我生活在桂林,经常到周边县城山区观察,这里雨水充足,山林茂盛,山上布满树与青草,石头很美。为了画出南方味、广西味,我采取树石结合的方法来画,树也是石,连起来勾画,这样的结合打破过去树就是树,山就是山的画法,将其浑然一体,就是天将黑时看到的山,这种感觉,整体感强、形成感强、山是整体,阴阳相间对比,具体而且丰富。
我认为,山川之中需有人间烟火、石板路、牲口棚、鱼塘、晒谷坪、草堆、鸡鸭牛羊以及山坡、树丛……这些构成生活情调的东西也是山水画中应该重视的内容,这些内容融入山川之中则有生气,有情调,给人以可居可游之感。
一幅山水画,看纸是平面的,而画是有深度的,在平面的纸上画出气势雄浑且有深度的山水画,须重视层次转折,重视生活情调。在作画时,一定要抓住能表现画面深度和层次的那些斜的透视线,它能使画面深远,纵深线是构图当中的主线,要抓住不放。山中的路是曲折的,像龙蛇一样弯曲游动,通过一条路或者两棵树的空隙看到远处,使路、树、水、云相互贯连,气韵则出矣。
我认为,深入全面地认识传统、认识古代大师作品,具备扎实的传统绘画底蕴;深入全面地认识生活,进行大胆的艺术加工,具备当代文化的综合素质;在山水画中将气势、厚重、深度、情调四者结合起来,体现物我两忘、自然和谐、天人合一的本质精神,那么,气势磅礴,雄浑峻厚,博大深沉的画面将完美地出现在眼前。
|